本人做一栋五层框架,7度抗震,一层4.7m,其他层3.9m,柱子截面500*500,梁板柱布置从上到下没有大的变化。做完什么都满足,就是二层的位移角超限,想想一层层高又大,受地震力也多,为什么一层不超而二层超,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哪位高手来解释解释。=== 工况 6 === Y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5 1 620 26.43 25.46 1.04 2900. 620 1.29 1.05 1.23 1/2245. 99.9% 0.83 2 648 20.59 19.57 1.05 3900. 695 2.28 2.23 1.02 1/1711. 99.9% 0.83 4 1 472 25.16 20.75 1.21 3900. 472 3.49 3.38 1
急死我了,一个剪力墙的高层住宅,其它的结果还可以,就是位移角怎么全都是1/9999,这说明是不是我的剪力墙布置太多了呀,可是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在经验值之内,说明剪力墙布置不会太偏差,大家帮忙分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谢谢
请大家看看我的一个18 层的住宅;请教各位 1.刚重比有上限吗?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多少为好?我的这个刚重比大吗?2,第一平动周期1.8156是不是有点大, 也就是结构刚度有点柔?3.地震荷载作用下 位移角1/4067,1/3232是不是太小 也就是刚度太大?4.风荷载作用下1/2061,1/1063又觉得Y方向的刚度有点弱,如果2,4条如果对 那么第三条不就矛盾了 请教各位高手解答???!!!X向刚重比 EJd/GH**2= 7.82 Y向刚重比 EJd/GH**2= 5.88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 周 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8156 74.36 0.96 ( 0.07+0.89 ) 0.04 2 1.6197 161.92 0.96 ( 0.87+0.09 ) 0.04 3 1.4678 31.44 0.09 ( 0.06+0.02 ) 0.91 4 0.4
小弟刚从事设计工作,最近在做一个八度半区的18层剪力墙项目,在输出信息里有点矛盾,现求救于各位大侠:问题是这样的: 在勾选了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 在位移输出文件里,主要看哪些东西 位移角分别要看哪个工况的? 位移比分别要看哪个工况的? 很纠结,有没有一种理论的说法 ,现在小弟得到很多种说法:1、只看XY第一项的位移角,再保证偏心和双向的位移比2、地震、偏心和双向的都要看3、只看XY第一项的位移角,再保证偏心和双向的位移比,还有就是最后水平力的位移比;
我是一个新手,现在设计中碰到一问题想请教各位: 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时的层间位移角应该控制在多少? 是不是抗震规范表5.5.1规定的1/550? 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修改什么效果最好?
做一个带转换高层,刚度、周期及位移比都符合规范,就是转换层上部剪力墙普遍超筋,还有就是层间位移角只有1/400,远小于1/1000,请问怎么办?
请教Y方向风荷载下位移角超限怎么办?我的楼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33层。剪力墙结构。我已经把所有Y方向能加的墙都加上了,可是还是达不到1/1000。
最近做了一个18层完全均匀对称的办公楼,中间位空。扭转周期在第三周期,且周期比=0.86<0.9;轴压比满足;剪重比最小处2.01%>1.6%;刚重比可不考虑二阶效应;其余信息都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就是觉得最大层间位移角偏小为 1/2543。现问对于这类办公楼这个层间位移角经济否?[ 本帖最后由 gaojun007_2001 于 2009-9-28 10:23 编辑 ]
在复核SATWE的计算结果时,怎么才能正确的知道层间位移角和最小剪重比有无错误?还有就是是不是5层以下的楼房不用复核这些东西呢?
高规3.7.3注释上说“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是不是所计算出来的Δμ是不考虑偏心作用?如果是,那计算出来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h,位移比就是不考虑偏心作用的影响。 但是高规3.4.5上说“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高规4.3.3上又说“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是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对这三条是怎么理解的,它们的关系怎么看。希望大家都谈谈。
位移角控制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侧向刚度的控制,让大多数抗侧的构件处于弹性状态。还有一个是不至于出现层间较大的变形,破坏建筑物中的填充墙。有的说位移角应该考虑全楼刚性楼板假定,还有说不考虑的。其实在没有大开洞的楼层,这个影响不大。但是当结构中有较多开洞,或者整层开洞的时候,大家一般怎么考虑。我个人认为如果考虑不破坏填充墙的话,应该按实际情况考虑,不应该在全楼刚性楼板的条件下计算位移角。但是对于抗侧刚度,我认为全楼刚性楼板假定下的位移角能更好的反应楼个楼层的抗侧刚度。这样考虑全楼刚性楼板假定又比较合适。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位移计算时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同时采用侧刚分析方法,而用户手册中说明"PARDISO"、"MUMPS"、和”vss“求解器只能采用总刚模型进行计算,”LDLT“求解器可以在侧刚和总刚模型中做选择。那是不是说位移计算时只能用"LDLT"求解器?而配筋和内力计算哪种都可以?
今天用pkpm分析一栋框架,查看位移角的时候显示的不是底层位移角最大,我查了书书上说的是框架的层间位移等于本层剪力除以本层的抗侧刚度,按理说底层剪力最大则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也应最大,怎么SATWE分析的是第三层的最大啊,懵了
小弟最近在做一个车库项目,主要柱距:x向11m,Y向11m,7层,7度0.1g,三级框架,底层层高4100,其余3200,现在柱子从上到下暂时都为900X900,主梁为450X600,次梁为250X450,计算后发现位移角不够,请问大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谢谢,个人感觉柱子截面再加大的话会被领导骂的。。。。
本帖最后由 腹黑小女人 于 2013-9-29 16:24 编辑 5层加1层阁楼的住宅,位移角过大,柱子截面减小了,梁的强度也减小了,但位移角还是过大。请高手指教,因为我是新手,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2_80:}===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7 1 1830 7.38 7.17 2800. 1830 0.60 0.58 1/4700. 50.3% 1.00 6 1 1556 6.88 6.67 2800. 1556 0.89 0.86 1/3159. 35.7% 1.16 5 1 1281 6.08 5.90 2800. 1281 1.20 1.17 1/2330. 19.2% 1.36 4 1 1007 4.96
很实用的资料。
因为是结构设计的新人,做一个楼的结构设计,楼的长度42米,宽度16.8m。总共是五层,坡屋顶。感觉好像很简单,但是怎么位移角总是不满足,短边方向的位移角总是大于1/550.已经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加了无数的柱子了,别的地方也不方便加柱子,另外要求框架结构。
根据《高规》3.4.5 控制的位移比不应大于1.5。 后面补充了一条“注”:当位移角不大于规范值(1/800)的40%时,其位移角可以适当的放宽,但不应大于1.6。在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2008》 第10页 4.2条 某一项超过不规则指标较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 凡具有4.2.2条所列特别不规则情况之一的高层建筑应界定为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1.扭转位移比大于1.4 某四川内的项目,其模型中,位移比参数出现某些工况下 超过1.5的情况。 且位移角在1/900~1/1100 左右。 现在为了解决这个结构特别不规则 超限问题,可以 根据上面高规控制位移比补充的一条“注”: 当位移角不大于规范值(1/800)的40%时,其位移角可以适当的放宽,但不应大于1.6。这样我们可以 将每一层的位移角控制在1/2000 以上 就利用这一条,将位移角适当放宽。把这个超限问题先解决了。。 这样做,如
如何减小弹性层间位移角, 图片已上传
本帖最后由 结设是艺术 于 2014-10-9 11:44 编辑 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位移角弹性当保,风单震四况详尽。 参见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4.5 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