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通信机房大楼整体抗震加固 【摘要】:某大楼结构原设计为单向框架,现用途由厂房变更为通信机房,需对其进行整体抗震和承载力加固。对加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用到了目前结构加固中常用的加大截面法、表面粘贴碳纤维法、增设剪力墙等方法,将结
修改了框架-抗震墙结构剪力调整系数以及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有关的框架内力调整等相关规定,补充了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0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与加固规程修订介 0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0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04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
本文根据陕西省古塔调查破坏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一个用于评判古塔抗震加固的综合系数,并根据实测数据对10座古塔进行综合分析及分类,可作为有关部门对古塔进行调查及保护的参考依据。
在过去的年里,世界各地的地震现象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年,罕遇地震频频出现。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大地震所引发的震害经济财产损失屡创新高,远超出了社会的预期和可承受的范围。
地震灾害的主要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是灾害的主要载体,而土木工程手段又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防止并减轻震害损失的核心内容。建国至今,我国的建筑设计思想从抗震不设防到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从无到有,历经变迁,深
本项目从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类别、场地分类、反应谱和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对中国抗震规范GB 50011—2010与澳大利亚抗震规范AS1170. 4-2007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指明了两本规范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抗震规范 GB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某加层改造后七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 内容和方法 , 和对其进行抗震鉴定的内 容和鉴定结论 , 并结合现场检测情况和该建筑的特点提 出了设置夹板墙筒等抗震加 固方案。
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这项技术起步很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当时设计荷载标准低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难以满足当前规范使
本技术标主要针对本工程的结构加固暨维修特点和工期要求、结合现场平面布局采取了现场总体平面布置,制定了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进度保证措施、安全文明和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对专业承包商的总承包管理协调措施,加强现场安全和质量管理,杜绝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专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3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抗震规范规定的内容也是工程界和结构工程师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次规范修订征求意见时收到了很多设计、研究单位提出的对2001抗震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修订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不断的建筑结构设计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中。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其结构工程中大多结构设计都得到大量应用。目前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不断提高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分析,加层改造后原结构形式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本文介绍结构体系由框架结构改为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可行性和部分构件的加固方法,并提出在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带,同时地震对于建筑物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的影响极大,除了在新建筑糟的施工过程中注重抗震设计,同时还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本文中简单以钢筋缓爱土结构和_|体结构为倒,对一些常见的抗震加固方法做一说明。
通过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设计工程实例的总结,针对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提高进行计算分析,提出适合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