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通信机房大楼整体抗震加固 【摘要】:某大楼结构原设计为单向框架,现用途由厂房变更为通信机房,需对其进行整体抗震和承载力加固。对加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用到了目前结构加固中常用的加大截面法、表面粘贴碳纤维法、增设剪力墙等方法,将结
本资料包为某通信公司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资料包,其中包括第一轮第二轮建筑设计图,设计方案和模型,其中建筑图包含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和裙楼平面图等,适合进行公司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同学学习建模和设计。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
0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与加固规程修订介 0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0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04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
修改了框架-抗震墙结构剪力调整系数以及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有关的框架内力调整等相关规定,补充了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在过去的年里,世界各地的地震现象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年,罕遇地震频频出现。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大地震所引发的震害经济财产损失屡创新高,远超出了社会的预期和可承受的范围。
本项目从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类别、场地分类、反应谱和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对中国抗震规范GB 50011—2010与澳大利亚抗震规范AS1170. 4-2007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指明了两本规范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抗震规范 GB
本文根据陕西省古塔调查破坏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一个用于评判古塔抗震加固的综合系数,并根据实测数据对10座古塔进行综合分析及分类,可作为有关部门对古塔进行调查及保护的参考依据。
地震灾害的主要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是灾害的主要载体,而土木工程手段又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防止并减轻震害损失的核心内容。建国至今,我国的建筑设计思想从抗震不设防到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从无到有,历经变迁,深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抗震规范规定的内容也是工程界和结构工程师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次规范修订征求意见时收到了很多设计、研究单位提出的对2001抗震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某加层改造后七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 内容和方法 , 和对其进行抗震鉴定的内 容和鉴定结论 , 并结合现场检测情况和该建筑的特点提 出了设置夹板墙筒等抗震加 固方案。
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这项技术起步很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当时设计荷载标准低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难以满足当前规范使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专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3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
美国规范明确延性设计是美国抗震设计贯穿始终的基本思路,所以选择何种抗震结构体系(SFRS),是美国结构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它关系着结构承受地震力的大小和结构抗震措施的复杂难易。美国建筑规范中ASCE 7确立了抗震结构体系的各种类型和地震设计参
本资料为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结构,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从50年代即已开始,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 需要对某些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以保证其 使用安全 延长使用年限或者改变使用用途。
本次修订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