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消防规范正文及条文解释的分析,结合多年设计经验,对高层建筑高位消防水箱及稳压设备的设置给出了几点建议,并总结了消防气压水罐的计算过程。
消防水箱容积:多层公建、二类高层公建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小于18立方米,当居住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不应小于36立方米。 消防水箱容积:二类高层住宅不小于12立方米。建筑高度大于21米的住宅不小于6立方米。
公司专业生产、制造环保模块化装配式不锈钢水箱是继钢筋混凝土、钢板、玻璃钢水箱之后发展的新型水箱。是传统水箱工艺、材料、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它彻底解决了传统水箱存在的易二次污染、耐蚀性差、使用寿命短、制作安装困难等缺陷。它具有结构合理、造型美
人福普克药业(武汉)有限公司消防水罐直径12米,高12米,V=1356m3,VE=1110m3,罐体为碳钢,扶手、爬梯、垫板等均采用垫镀锌,罐体(除罐底)均做保温处理,保温层厚度为50 mm。
为了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有关规范对室内消防供水系统的水量和水压均做了明确规定。在城市供水中,由于大部分城市管网为枝状,且生活、消防采用合流制,发生火灾时,市政管网的压力和事故点出水口的水量难以满足高层建筑设计的压力和流量,另一方面,即使市政
15T成品消防水箱材质:箱内材质全部304-2B不锈钢, 容积15T,高2.5m*长3m*宽2m,底板与下层箱体壁厚均为 1.75 mm,中间侧壁厚 1.3 mm,上层侧壁厚 1.0mm,顶板壁厚1.0mm,箱体加固拉杆为304不锈钢角钢:
适用于给排水设计人员快速查询 依据规范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屋顶消防水箱、增压稳压设备出水管与消防给水系统连接规定,满足消防供水安全性要求,满足《消防增压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98S205图集要求。
小空间跃层建筑 跃层建筑是指相邻楼层“空间使用功能”合并一 体的建筑。通常是在某一层内通过室内楼梯或自动 扶梯将其相邻层空间连通一体。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三类;特征周期Tg=0.45sec营业厅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2500㎡。
绍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筑的设计方案。鉴于法院建筑的特殊功能,重点介绍了该建筑的总体布局、 交通 流线组织、功能分区、建筑形象和技术措施。
某大型建筑,应属于一级建筑,防水要求应三道设防,材料等级亦应国内最好的。然而设计者采用塑料油膏涂料,一层玻璃布再涂两道油,厚不过0. 7mm,这道防水层用于三级建筑也不合格
城市商业活动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的,这是商业设计选址与布局的经济原则。同时,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建筑设计具有高质量。那么它也会在同行业中长盛不袁。这样,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建筑设计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建筑给水排水_水箱设计包含包含室外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设置水箱或水池以解决建筑物用水 室外供水压力经常不足,虚设水泵加压。为减少水泵启动次数而贮存一定调节水量
本资料为消防水箱安装和消防水池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目录齐全,内容完整,可供下载使用
总平面设计(深规土[1997]254 号)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必须对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作深入观察了解,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自然景观,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正确处理与周围建筑的环境、空 间、场地、竖向标高等关系。
本资料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培训学习分享,主要内容:住宅火灾案例,关于消防法规,消防电梯等。
一、修订说明 二、总则 三、主要修订内容 四、木结构建筑 五、城市交通隧道 六、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
记录了建筑学大四上学期的3人合作设计四星酒店的全过程,其中出现过的疑问,挣扎,焦虑,矛盾,收获,领悟,质疑等对于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对当今绿色建筑设计的先锋——马来西亚的 汉沙·杨事务所和美国的霍克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研究, 对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设计目标、设计方法、设计特 点等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揭示出其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 的不同工作方式,从而为中国建筑师的绿色建筑实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消防水池容积计算应该是室内消火栓Q1,室外消火栓Q2,喷淋系统Q3在火灾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即三项流量乘以火灾延续时间之和
摘要:随着房地产开发产业的发展,房屋建筑的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纷繁的房屋建筑形式中,设计出经济适用、富有个性且能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新型住宅,成为房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