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抗震规范规定的内容也是工程界和结构工程师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次规范修订征求意见时收到了很多设计、研究单位提出的对2001抗震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修订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
“依据我国国情,适当调整提高抗 震设防标准”的原则,加强山区房 屋的抗震设计、补充了钢筋混凝 土、砌体和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措 施、楼梯间计算与构造措施,改 进了隔震和减震设计规定。 PDF 文
去参加2010建筑抗震规范修订讲座,老师的讲义,内容非常全面,非常好的资料,希望搞设计的能都看一下,非常有帮助。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
45 新规范对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有些什么新思路? 46 房屋高度和层数控制及其计算 47 对薄弱部位和小墙垛的构造柱设置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48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11 建筑的场地类别是否会因建筑采用桩基、深基础或多层地下室而改变? 12 新规范对波速测试孔的数量有何要求? 13 新规范为什么将Ⅰ类场地分为Ⅰ 0 和Ⅰ1 两个亚类,场地分类有何变化? 14 当场地分类介于两类之间时如何插值确定特征周期
针对汶川地震暴露出来的实际震害情况,结合2008 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调整,探讨建筑物抗震设计理念,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以利于今后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
拿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县城来说,在我的印象中,北川县城的框架结构房屋,四层以上的框架结构房屋,除北川大酒店未完全垮塌完外,其余全部垮完。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垮了,县委办公大楼垮了,北川县医院门诊大楼垮了,北川县财政大楼垮了,北川县国税局办公楼垮了
抗震规范是结构设计所用规范里面出场频率最高的一本,基于此,小编再重新解读一下2010版抗震规范,新规范的要点以及旧规范的区别,希望能给广大网友带来帮助。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
本资料为2013版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介绍了计算规则及修订内容。PPT格式,共28页,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局部修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若干设想 本文介绍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颁布实施以来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修订工作,提出修订要求和主要内容等若干设想,以及配合修订工作所需要开展的实验研究工作。
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
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专题,为您提供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相关的文档资料分享,您可以下载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相关文档进行学习参考,更多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资料库相关图纸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