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为12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技术交底空表格,包括:概况: 城关街道北里社区4号楼首层、二层、三层、四层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交底 一、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核对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本资料为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资料有价值,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构造柱的作用有两个: 1.受力; 2.维持砌体结构的稳定。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1.2条的第3小条规定原文如下: 按公式(6.1.1)验算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此时s应取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在砖混结构混凝土的现浇施工中,圈梁、构造柱支模木工工作量大,固定、支撑耗料多,易损耗。为此,我公司对传统的支模方式进行改革。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内容详细丰富,可供网友参考下载。
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城关街道北里社区4号楼首层、二层、三层、四层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核对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的外皮线。 3、构造柱钢筋绑扎前,
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操作工艺 (1) 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 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3)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交全
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实、漏振和钢筋位置不准确、缺少保护层垫块等。因此,浇灌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振捣时不得触碰钢筋及模板;不得有漏振现象。
砌体工程施工时,往往伴随着很多预留孔和预埋工作,随着设计功能的丰富和墙体材料的推陈出新,砌体施工也变得复杂多变。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标准(407-1996),内容详细丰富,可供网友参考下载。
本资料为:某地区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详细文档,资料内容包括:项目文件样本说明,计算表格,详细说明等多种形式,文档符合标准,资料可靠,内容丰富,思路详细,可供参考。
本工程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上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