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某工程位于山东蓝色经济开发区。项目计划2011年9月开始施工计划明年9月份机械竣工。
施工现场机具按施工组织设施平平面布置安置固定地点后,施工用电由现场持证上岗专业电工按规范设置到位。
山东 某工程位于山东蓝色经济开发区。项目计划2011年9月开始施工计划明年9月份机械竣工。
4.1 本方案包括现场施工区和办公、生活区两部分的临时用电设计。 4.2 现场施工区根据实际情况,由业主提供变压器,容量为 两台1000 KVA,分别设置有总配电柜,每台提供给我单位有630A开关回路2条。变压器分别设置在氢气单元和TCS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普 遍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整改看法,以便更好的与同行交流,利于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和建筑物内的通道,要保持畅通,设置出口标志,照明设施保持良好
本资料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共17页,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本资料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doc格式,共22页 工程概况: 邯郸恒大名都二期10#、13-14#、16#住宅楼、地下车库主体及配套建设工程 工程地址:邯郸市北仓路以南,滏东大街以东,广泰街以西,仁达嘉苑小区以北。
内容简介 本方案包括施工现场的负荷计算,变压器容量计算,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还包括相应的安全措施及临时用电预算方法。
现场道路采取硬化措施,每天安排专人洒水清扫,车辆限速行驶,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楼层内垃圾严禁随意凌空抛撒,土方运输时采取严密遮盖措施。对现场裸露的空地采取铺石子、种草绿化或苫盖措施,减少现场扬尘污染。
本资料为某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本措施从施工现场布置、施工标志牌的设置、施工用电线路设置、施工中的各种废物处理等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工程由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上海中星志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沪东新村北区二街坊商品住宅工程由9幢号房及一地下车库组成,结构为砖混结构,层数均为六层,总建筑面积28008.23m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本工程地上八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为34.55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1米,地上一层层高为5.1米,二层层高为4.2米,三层—七层层高为4.0米,八层层高为4.5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是一派建筑业欣欣向荣的好景象!但是,在建筑事业繁荣的背后,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这又是令人悲戚的一幕!特别是触电事故,已经列入建筑安全四大事故之一
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a#楼(15+1)层,建筑高度48.6m,建筑面积14604.16㎡。b#楼(6+1)层,建筑高度21.6m,建筑面积4941.56㎡
本资料为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交底,文档包括:电工必须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这一规定说明电工的身份必须是真实,而且必须与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相匹配;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xxxxx设计,xxxxx监理,xxxxx承建。 工程为外立面整治工程,xxxxx栋,外墙整治面积约55000m2。
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与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1kv不小于4m,1~10kv不小于6m,35~110kv不小于8m。架空导线最大弧垂与施工现场地面最小距离≥4.0m与机动车道≥6.0m。
主要用电方面有:施工用电(包括电焊机、钢筋对焊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降水水泵、振捣器、现场照明)和生活用电。低压系统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
当电源供应不足时,现场应及时错开高功率施工机械使用时间,如对 焊机及其它的作业时间相互错开,以保证外电源满足要求。 线型选择:总配电房到配电箱必须采用五蕊电缆连接;一级配电箱到 二级分配电箱和二级分配电箱至末级开关箱,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而定
主要内容: 目 录 前 言 1 一、高度重视施工现场安全通病防治工作 1 二、突出防治重点 1 三、确保通病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1 四、加强对通病治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2 五、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 2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
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各类电气事故发生,快速、优质、安全的完成南昌临空经济去坛山二路道路工程施工,特制定本方案。
为加强建筑工地防火管理,确保本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有关防火规范,特制订如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