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桥梁工程的地震破坏 ,从震害形式、 抗震设计方法和减隔震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对桥梁抗震技术作了论述 ,表明伴随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和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桥梁震害将大大减轻。
在过去的年里,世界各地的地震现象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年,罕遇地震频频出现。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大地震所引发的震害经济财产损失屡创新高,远超出了社会的预期和可承受的范围。
地震灾害的主要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是灾害的主要载体,而土木工程手段又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防止并减轻震害损失的核心内容。建国至今,我国的建筑设计思想从抗震不设防到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从无到有,历经变迁,深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地震灾害情况及传统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的设计思路的不同,阐述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四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隔震结构有别于传统抗震结构的优点,并据此及国内外资料和隔震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认为,隔震
震害表明,提高桥梁抗震性能,仅单纯依靠“结构计算”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文章通过对桥梁在地震过程中结构破坏特征,以及细部构造对桥梁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提出为加强桥梁抗震能力,在桥梁细部构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构造措施。
美国是公认的世界上交通运输网最广泛的国家。随着74 674 km国道系统的建成,并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和货物运输要求的持续增长,交通便利性已经成为了一种权利。全国统计在册的600 000座桥梁的平均桥龄为45年,这就为推进及推广应用桥梁技术的
摘 要:植筋技术用于桥梁拼接施工时,具有对原结构的破损小、工艺简单、锚固后结构整体性好等特点。本文结合华东某省扩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老桥梁
本资料为桥梁监理工作技术交底,word格式,共15页。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质量控制 1、分项工程监理流程 2、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桥梁主体工程质量监理要点
必须先了解清楚钻孔灌注桩下方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电源、通信电缆、光缆、水、煤气管道的情况,如钻孔灌注桩周围遇有以上地下设施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防护设施。
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箩筐内(不得高于吊桶口或箩筐口边缘)。垂直运输,在孔口上安支架、轨道,用电动葫芦或慢速卷扬机提升。 如有少量地下水,可随挖土随用吊桶将泥水一起吊出。如遇大量渗水,可在一侧挖集水坑,用潜水泵排除。
挖孔桩开始越挖越深,每天上班前检查摇架的钢丝绳,搭设摇架必须完好及牢固,土的堆放高度不得大于1.5米,超过高度后用人工卸载后再挖,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必须用爬梯
承台开挖至要求的高程后应及时进行C20 15cm垫层素砼的浇注,垫层素砼的顶面标高与承台的设计底面标高相同,垫层砼浇注完成后,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基的中心点,并按轴线放出承台轮廓,弹出墨线放完后技术员、质检员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捣棒插入的距离以直线行列控制,间距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更不得放在钢筋上。振捣棒开动后方可插入砼内,振完后应徐徐提出,不得过快或停转后再拔出机头,以免留下孔洞。
1. 认真审核结构图纸和钢筋料表,绘制钢筋节点大样图。 2. 编制钢筋安装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2.2.2 材料要求 1. 钢筋: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应有出厂合格
XX至XX高速公路起点位于XX县XX村东,终点与在建的荣XX高速公路XX境XX高速公路XX互通出口相接,路线全长43.586公里。由XX省XX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XX高速公路XX段起点里程为K21+000,终点里程为K24+100,全
BIM本质在于减少或省去信息沟通的环节,它的核心是共享的信息,即是数字化模型。 三维设计只是BIM技术的一方面,三维设计省去了从客观的三维事物到二维图纸再到三维构筑物的准换,并且各方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模型。但它远远不能涵盖全部BIM技术。
资料概况: 依靠BIM技术发展最新成果,不断推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规划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制造施工阶段:辅助制造、施工控制 运营维护阶段:监控管理、诊断养护
在全面论述拟动力试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上结构和痢体结构的拟动力试验技术新方法,即以力控制方式为基础的力~位移混台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实现太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拟动力试验.
加强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保障桥区水域通航安全,明确桥区水域划定的原则、方法及特殊情况处理,推进跨航道桥梁桥区水域划定。
本资料为秦沈某桥梁施工技术总结,内容包括:桥梁上部结构设计 ,执行的主要标准, 桥涵主要技术标准, 桥涵设计与工程试验 等,内容详实,值得参考下载。
根据混凝上构件裂缝的处理原则,详细地介绍了使用环氧胶浆、环氧胶泥对桥梁的加固方法及裂缝封闭、压浆和粘贴钢板的加固工艺,并对粘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老化性能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