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是个小包身工,学的太少,想请教各位大虾斜管沉淀池的集水槽长4米5,流量要求320方每小时,采用穿孔溢流能告诉我有关溢流出水孔的个数与孔径算法吗?麻烦各位了,有关的规范有说明吗?我自学的书上没有说明,拜托各位了!
一个在建的净水厂,规模为12万号每日,在沉淀池集水槽及出水堰板施工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土建的原因,导至调整后集水槽出水圆孔中心标高与设计标高要高60mm。我想请教高手,这样对沉淀效果、集水槽的出水有多大影响?沉淀池的平面尺寸为:92m*18m*3.6m,共两个;集水槽尺寸:15m*0.4m*0.8m,紧急求救,请高人指点。不胜感激!!
我水厂采用栅条反应池和斜管沉淀池制水,近两天发现反应池的各个分格上漂浮着厚厚一层泥毯,(渐渐脱水,)沉淀池的集水槽周围漂浮厚厚一层泥毯,且从斜管中浮出大量黄色大而轻的絮体,絮体浮到水面后粘附在一起,泥毯把整个清水区覆盖得严严实实,目前原水浊度50度,请教各位是何原因?
我想请教各位同行,在给水设计中,沉淀池集水槽薄壁堰出水负荷怎么计算,设计负荷是多少,手册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少,麻烦请告知,谢谢
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看了很多文献,但是还是不会计算设计配水槽和配水孔,不知哪位高手能够指教以下,最好是有相关的设计软件或是计算书,很急,在此谢谢各位了。
隔油沉淀池出水槽放大图
想问一下反应池的排泥管上的孔一般开孔多大?有规定吗?还有沉淀池出水槽采用圆孔出水,这孔应该开多大?大侠们指点一下!谢谢!
1. 存在问题平流沉淀池以其对原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工作稳定、管理方便、构造简单、池深浅和造价低等优点,在大、中型水厂一直广泛。但在水厂的实际运行中,常出现以下现象:平流沉淀池中间段水流清澈,而末端集水段出水跑矾严重。特别当池组超负荷运行时,水力停留时间短,跑矾现象更加凸显。集水槽出水夹带大量矾花,会增加沉淀池出水浊度,导致后续处理设施负荷加大,滤池频繁反冲洗,产水量下降。不但增加制水成本,而且不利于保障水质。因此,如何降低集水槽出水浊度,提高沉淀池处理能力,成为水厂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2. 问题分析胶体和悬浮物颗粒的有效沉淀主要取决于前期混凝过程及沉淀池的实际水流条件。
偶正在设计一方形水池,其内壁悬挑出一集水槽,宽300,高1400,有哪位高手肯帮忙,告诉俺该如何配筋,求各位兄弟姐妹了!谢谢!
这些天看沉淀池设计时就感觉到,看是能用两方法做,其实第一种一般设计人员是不会去采用的,即肯奇理论和泰尔美什费区法。如果这种方法在不做实验的基础上能用于设计就好了。
我们水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加矾泵距离混凝池太远了,(由于布局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水厂建在市中心),不知道有什么补救的措施?谢谢。。。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其中给出的一些建议参数如下:本条系根据国内污水厂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作了相应规定。1 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45~100mm,一般为80mm,本条规定为80~100mm;2 斜板(管)斜长一般为1.0~1.2m;3 斜板(管)倾角一般为60°;4 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为0.5~0.7m,本条规定为0.7~1.0m;5 底部缓冲层高度0.5~1.2m,本条规定一般为1.0m。表面水力负荷:1.2~3m3/m2•h;固体负荷小于150kg/m2•h。6.5.16 规定斜板(管)沉淀池设冲洗设施的要求。根据国内生产实践经验,斜板上和斜管内有积泥现象,为保证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稳定运行,本条规定应设冲洗设施。各位觉得这些参数在设计时是否可行?平时大家在设计时所选范围在多少?另外想问下反冲洗强度如何确定,反冲洗进水管如何布
厌氧沉淀池是个不正式的称呼,所以我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池子,沉淀池怎么带厌氧功能?或者说厌氧池怎么带沉淀功能?是不是UASB池啊?还有,因为我现在在写毕业论文,导师给我的污水处理工艺单元里就有这么一个“序批式厌氧沉淀池”,好嘛!还要加个序批式,那又是什么池子?翻书找不着,网上是有这么个东西,但什么都没说,都不知道它的工艺参数怎么设计,所以特向高手求助,希望有人能提供些资料,万分感激!
沉淀池表面负荷的问题~! 一般 按 设计手册上 只给了 一个数值范围 我想问的是 这个范围太广泛 究竟我要怎么取呢? 比如 范围 1.0--2.0 我究竟是取 1.0好呢 还是 2.0 好呢? 这个就是很模糊了。!还有就是前后两个沉淀池 这两个池子的取值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我都看完了还是没看懂 哈哈全施工设计图纸
请问关于沉淀池混凝,我厂是平流沉淀池,加药是聚合氯化铝.原水浊度一般都在10度左右,请问加药点是在一泵管道上还是在沉淀池进水口.在哪处絮凝效果和沉淀效果可能好一些!!我厂是平流沉淀池,有折板反应区,加药也只加PAC,PAC加到反应区进口,出厂水一般在0.5度左右.问题是在沉淀池出水处矾花明显,沉淀池进口浊度和出口相差不大,总觉得混凝反应时间太短,而且双阀滤池负担重,反冲洗水很脏.我厂沉淀池是后来建设的,以前双阀滤池负担没这么重.以下是我摘写连续检测沉淀池进出口的浊度:2009.02.10 进:7.28 出:7.012009.02.12 进:6.96 出:6.562009.02.18 进9.26 出:8.162009.03.09 进:10.28 出:8.262009.03.11 进;11.25 出:9.262009.04.11 进:9.68 出:8.212009.04.13 进:8.86 出:7.65按说是不是沉淀池出水浊度是不是要在8度以下的啊!谢谢我前一阵子尝试了在一泵吸水井加PAC,
竖流式沉淀池,挺好用。但是我对于反射板怎么安装固定有点迷惑,设计手册上我实在是没有找出答案。我们做的工程是在下面焊了三个三角铁,反射板再焊到三角铁上。比较丑。不知各位牛人是怎么做的?
最近碰到一个污水改造工程,流程如下:进水-滚筒过滤机-调节池-UASB-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斜管沉淀池(污泥回流)-达标排放记得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作为二沉池使用,原因是活性污泥黏度大,易因污泥的黏附而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发生堵塞斜板的现象。我问了这个改造工程的设计负责人,他说斜管沉淀池可以放在好氧池后面当二沉池用,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我厂混凝沉淀工艺段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池,池子的各项参数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但就是进水量在小于设计流量时矾花就已经不能下沉,漂浮在斜管上方。请教各位高手是什么原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