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流沉淀池的整流筒如何设计啊,池子φ20×4.1 书上说开孔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10%~20%,那整流筒不是很大?过水断面积是圆面积吧?急救!急救!
按照手册,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深度为表面水力负荷(即要求去除的颗粒最小沉速)与沉淀时间的乘积,总觉得有些不妥.按此设计,对于某要求去除的颗粒最小沉速一定时,在进水处位于液面上的该颗粒(假设水流在与其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速度均匀)在出水处(忽略出水影响)恰好处于有效深度的最低处;如将池有效深度减小,池长不变,为保证水流速度和沉淀时间不变,将池加宽,这样上述颗粒将在距离出水处有一定距离时沉到有效深度的最低处,而出水处没有该颗粒存在(理想情况),这样出水可能更好一些,且由于池深减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异重流的影响,但存在的问题是排泥要及时以及进水处布水可能有困难(可以建成多个池子或将进水区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当然也会增加占地面积(基建费用会不会降低?不考虑土地费).我没有发现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希望大家指教!
竖流沉淀池中,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缝隙的流速V1与中心管内流速V有关吗? V1应如何求得?我看到一个题中缝隙高度的计算公式中有V1,但题目没有给出V1的值。(题目是唐受印的废水处理工程 55页例4-5)新手求教,谢谢。:loveliness:[ 本帖最后由 dajiangjun2009 于 2010-9-25 21:30 编辑 ]
水量平常是10T/d,考虑到厂区汇流水,故变化系数为2,最大水量为20T/d,由于出水SS要求20以下,所以在最后要再上一个加药竖流沉淀池,现在设计的结果是池径1m,池高4m左右,有点细长的感觉,大家觉得这样可行吗
我在做毕业设计时遇到了平流沉淀池出水指形槽设计,由于没有资料,请前辈们指点一下以下问题:沉淀池出水指形槽一般取多宽,指形槽与指形槽之间距离一般取多少,若采用淹没孔口集水,则孔口一般在水下多深,孔口直径一般取多少,孔口与孔口之间距离一般取多少? 谢谢!
大家好,我看到很多小型的污水处理站用到的竖流沉淀池都是直接在中心管里面加絮凝剂的,大家有没有见到过啊这样的话反应时间好像不够哦,而且加药量看不到,不好控制好多地方多有上面浮一层污泥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药量不好控制导致PAM过多造成的欢迎大家发表发表意见啊!!!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其中给出的一些建议参数如下:本条系根据国内污水厂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作了相应规定。1 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45~100mm,一般为80mm,本条规定为80~100mm;2 斜板(管)斜长一般为1.0~1.2m;3 斜板(管)倾角一般为60°;4 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为0.5~0.7m,本条规定为0.7~1.0m;5 底部缓冲层高度0.5~1.2m,本条规定一般为1.0m。表面水力负荷:1.2~3m3/m2•h;固体负荷小于150kg/m2•h。6.5.16 规定斜板(管)沉淀池设冲洗设施的要求。根据国内生产实践经验,斜板上和斜管内有积泥现象,为保证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稳定运行,本条规定应设冲洗设施。各位觉得这些参数在设计时是否可行?平时大家在设计时所选范围在多少?另外想问下反冲洗强度如何确定,反冲洗进水管如何布
图纸简介: 用水海拔较高的山区集中供水工程,500t水厂的穿孔旋流沉淀池设计图 投稿网友: aini54242888 上传时间: 2013-08-08 <
2.5万吨的水厂,受长度限制,与絮凝池合建总长不超过40米,宽度不超过25米,必须用平流式沉淀池。小辈想采用转折式平流沉淀池,求各位大神给给意见。
本帖最后由 老曹 于 2013-5-11 11:16 编辑 欢迎大家讨论【原题】平流沉淀池的设计流量Q=100000m3/d,其停留时间采用1.5h,平流沉定池有效水平长度L=90m,水深H=3.5m,拟采用桁车排泥,若桁车跨度约9m,则平流沉定池应分为多少格?(A)1格 (B)2格 (C)3格 (D)4格计算出来池宽为19.84m。如分两格,则桁车
我刚工作,不太会设计,求教!中进周出的幅流池,中间要整流筒。参考书要求整流开孔面积是过水断面积的6%~20%。但是池的D=28,H=3.52,过水断面为何,是不是πD2/4.是的话整流筒会非常大。怎么办
初沉池之斜管沉淀池设计
各位同仁,现在手头有一个电厂的小型沉淀池,主要用来澄清、沉淀冲洗道路废水(主要是煤)。查看了现有的图籍,那些沉淀池都是大型的,只有“锅炉见温沉淀池”还类似。计划做两个4m×6m、一个2m×3m的沉淀池,不知道谁有这样的资料没?谢谢了
反应沉淀池分两组,本人设计时每组设计流量为总设计流量的一半(总设计流量为工程设计规模加自用水量),有哥们说需要考虑一组停用的情况,是这样吗?如果考虑一组停用的情况,每组设计流量应为多少? 谢谢
请教一下 知道了某个工程的日处理量,如100m3/天,是不是先根据经验选取表面负荷,然后算出池子的表面积,然后看是选用长方形的还是正方形的池子,计算出池子尺寸;池子深度分为:h1为超高、h2斜管区上部水深、h3斜管高度、h4斜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h5污泥斗高度,这些h都好算,只是表面负荷是个问题!望高人指点一下。
以前没接触过周进周出沉淀池,最近搞了一个城市污水初设,二淀池要求用周进周出,我设计时考虑堰口负荷,设了三道出水堰,预审时有天津市政设计院的专家认为没有必要,设一道堰就行了,说规范上没有关于周进周出沉淀池的要求,且他们发现一道堰比两道堰的出水效果好.后来我咨询厂家,厂家建议采用双堰出水,因为水量太大,堰口负荷太高(4.01 s.m) .我的水量为70000m3/d,池径由于受用地限制,只能取44m,固体负荷也偏大,但专家说规范没要求。我现在有点担心,有那位朋友做过这方面的,请不吝指教。谢谢了!!!
正在设计的一个污水处理工程的沉淀池因为池深所限,设计了12个泥斗分成2 排,工程共有2个沉淀池,共24个泥斗,每个泥斗用一条DN100的管排泥,采用静压排泥,每天要排泥一次,工艺设计时是每个阀门单独排泥,这样操作工在排泥上面每天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请问:是否可把2个或4个泥斗的排泥管串起来用一条较粗的管子排泥,这样会不堵?要实现自动控制是否只有用电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