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
本人工科,非桥梁专业,因工作需要,勉力学习做下小农桥的结构计算,近日从论坛上偶得 (邵旭东,李立峰著)一书,遂依葫芦画瓢,以第二篇第一章为参考,计算了5m梁式板桥的内力,设计参数如下: 板厚:300mm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40mm 支座搭接长度:0.33m 板端留缝:2cm 计算跨度:4.63m 净跨度:4.3m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无栏杆,恒载考虑板自重,安全带重,分项系数取1.2,汽车荷载均布值为7.875kN/m,集中值为135kN,分项系数取1.4 采用书中P125式(2-6-1a),弯矩计算结果为108.33kN·m 需配筋截面面积为1966.70mm^2,选筋结果为8Φ18(Φ18@130) 我的问题在于,这一结果是否可靠?钢筋直径是否需要适当加大?因为见过某些设计好的图纸,同样跨度的钢筋直径都不会小于20mm。 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请各位高人不吝赐教哈!
本人是做水利水电设计的,最近遇到一个河道生态整治项目,需要拆除重建五座小型桥梁,跨度60-100m。有以下问题需要各位指导:1.按照日车辆通行标准,连接公路为四级公路(乡道/村道)?荷载标准车道标准按公路Ⅱ级10.5*0.75KN/M?2.车道荷载标准和车辆荷载标准到底用哪个合适?(桥宽较小为单行,宽度小于7m)3.桥原宽不大,受连接道路限制,根据规范,桥面宽度为连接公路路基宽度5-7m,为了不影响河道行洪,减小桥梁壅水高度,本次拆除重建将恢复原河道断面,桥做的较长,这种又长又窄的桥感觉很别扭,请问这种布置有没有问题
以前做桥梁监测时候用到的一些论文,不知道有没有和别人的重复,共有7篇,花钱下载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桥梁大师的一些资料
论文简介:对Duhamel 积分引入了改进的脉冲响应函数, 建立了激励演变谱矩阵与总动力响应演变谱之间的关系, 并对实际大跨度斜拉桥进行了数值计算。这一成果实现了全面考虑各种地震动时空变化特性下的直接求解结构总动力响应的时域法和频域法计算列式, 使得地震动多点激励下考虑拟静力位移影响的结构响应计算过程大为简化。 投稿网友:
桥梁检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评估,因此,桥梁检测前要全面了解待检测桥梁的各方面情况,从既有的现状与特性着手,对要检测桥梁的实体有一个总体把握,并且明确后面工作的方向。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安排计划、准备各类检测盒试验器具。 桥梁检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资料收集,不仅包括设计资料,还包括施工资料以及有关的桥梁养护、桥梁维修、桥梁加固资料。资料收集设计的细节很多。如设计资料里面有计算书、设计图纸、修改图纸以及地质资料等等:施工资料里面包括各个阶段的竣工图纸、竣工说明书、材料检测资料包括历史上通过的车型、载重、交通量状况、维修的资料等等,还有一些与之有关的自然环境或者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冻土、泥石流等等)的资料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其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所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桥梁建筑的内外温度发生显着变化时,桥梁建筑内部就会因变形力和约束力相互作用而产生应力,当这个应力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范围时,就产生了温度裂缝。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地方,温度裂缝出现的范围和频率会相应的增大,这种裂缝具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扩张或收缩。由收缩所引起的裂缝,这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裂缝。主要是塑性收缩、缩水收缩、自生收缩和碳化收缩。这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施工时,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合适,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不够严格。其他原因导致的裂缝,如基础变形,基础变形后出现的压力超过建筑物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施工材料不合格,施工时使用的材料、技术、工艺等不符合规格所引发的裂缝;冻胀使建筑内部的水凝结成冰,导致内部体积增大而出现的裂缝;钢筋锈蚀混凝土承载力降低而出现的裂缝等。 桥梁裂缝比较常用的维修方法 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进步,桥梁建筑的裂缝修补方法也越来越多,最常用方法有表面处理法、灌浆
您好,在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疑问 (1)我对于双向地震和偶然偏心在什么时候勾选,不太清楚;另外,在考虑双向地震或偶然偏心的工况下,位移比是否还是必须小于1.2?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分别有什么不同的规定吗? (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时,什么时候次梁点铰?图集上对铰接有一个锚固长度的规定,加入满足不了的话,就必须点铰接吗?点铰接后,主梁就会少抗扭钢筋,次梁的跨中配筋会稍大,支座处则只能按照构造配筋,但是完全采用固结后,首先锚固长度满足不了,其次跨中配筋会比铰接时候的少,但是实际情况由于锚固长度不满足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固结,这样的话,跨中配筋会不会偏少? (3)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弯矩调幅?次梁还是主梁?对于砌体结构的楼面梁,需不需要考虑弯矩调幅?
《抗规》表3.4.3-1里,关于楼层位移比的定义里面,“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并结合P270的条文说明,这里的楼层两端怎么理解? 是要跟所计算的地震作用工况方向垂直么?以附图为例,最大位移点在右上角(A点),最小位移点是否要取为左上角(B点)? PKPM好像是取得这一层里所有节点里最小的位移,所以有可能在左下角的点(C点)。由于左下角C点位移最小(假设C点比B点位移小的情况),PKPM算出来的位移比是偏大的,也就是偏安全的,能满足PKPM的位移比,就一定能满足规范里的位移比。总结一下,疑惑地就是,这个”楼层两端“怎么理解?是否一定要和地震作用方向垂直呢?
一直以来,德国桥梁的建设理念与技术都引领世界潮流,德国的桥梁建设者以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与认真精神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因此德国很多桥梁是值得借鉴的。 1、 汉堡Kohlbrand 大桥
拿着毕业设计任务书,不知道从何下手啊!!桥梁上构为:左幅2×30+5×40; 右幅2×30+3×40+2×30先简支后连续后张法预应力砼T型梁。(左幅起讫桩号为K74+132.29~K74+407.47,桥长275.18m,桥面设计标高为437.943m~428.348m,右幅起讫桩号为K74+141.58~K74+388.44,桥长246.86m,桥面设计标高为437.661m~429.094m。左幅与右幅?难道相当于设计两座桥?先简支后连续后张法预应力砼T形梁?我该从哪里下手啊??各位前辈救急!!!!!
大家桥梁规范都买了吗,我只买了通用规范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不知道其他的会考几题,大家都买了几本?全买有10本啊,太多了!
一栋18层住宅,在7度区,场地2类,在设计地震分组1、2、3组下,同一片墙体配筋,第一周期,层间位移如下:第一组 二层某墙体配筋2cm2 T1=2.13s 层间位移:1/1165第二组 二层同一片墙体配筋3cm2 T1=2.13s 层间位移:1/1035第三组 二层同一片墙体配筋4cm2 T1=2.13s 层间位移:1/932为什么远震反而配筋位移更大呢?按理说,一栋建筑物越是远离震源,受到的地震影响应该更小才对啊,配筋和层间位移应该更小才对,可是计算结果却不是这样。地震分组和特征周期相关,特征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配筋和层间位移越大。
简化输出的位移详细输出的位移
《通用规范》4.3.1-4中,要求计算剪力时集中荷载Pk需要乘以1.2,那么如果求支座处对墩的压力呢,也需要乘1.2吗?在兰定筠的书中好像乘了,但是规范中又没有明确说要乘,比较纠结……
早上先做砌体,看到题目觉得挺简单,赶紧找张庆芬的历年真题后面的计算手册查受力,没找到,心一下不淡定, 连跳3题。下午拿到题,就先做了桥梁,一下子就心又慌了,题目又长,又陌生,只挑了一题确定抗震的做了一下,其他的没法入手。今年要倒在桥梁和2道烟囱上了。那么多规范,烟囱那么厚,怎么复习啊。还有高钢规,还有4本桥规范,哪有办法复习的那么通透啊。又要复习的全面,又要速度快,又要保证准确率,注定是为了5%以内的牛人设定的。天资一般般的付出再多的努力真没太大机会。必须要改革啊,做民建的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搞路桥。同样路桥的也没可能搞高层。复习范围那么广,复习内容那么多,到了考注册的年纪那个不是有小孩工作又忙的,真心不知道如何再坚持下去了!
桥梁博士结果输出,为什么有的单元号的负弯矩抗力会是0?相邻两个单元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如图所示
新建道路在农田区域,道路总宽26米,车行道15米,城市道路,道路线性内要挖一个规划河道,河道上要建设桥梁,3X13的简支梁桥,因为河道是挖出来的,现在同事说桥头台后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按照正常路段换填30cm石灰土就行,我的意见是搭板范围超挖2m,再用石灰土或者级配碎石回填,压实度要求提高到96%。请各位指教,旭日大神能来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