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了解,如果混凝土结构不加钢筋,而是用其它方式,如何建造有一定抗震性能的建筑(比如7度区)。目前我所了解的是纤维混凝土有这个可能性。望结构及材料有研究的高人能提高见。
世界城市的发展已有5千多年,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的程度大多在70%-80%以上。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1%,21世纪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
归纳总结了一些工程的含钢量,纯粹是个人经验,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虽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再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设计阶段中还有一些问题不应该被忽视。只有提高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设计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使用功能。才能刚好的促进我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1 现状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是十分迅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混凝土结构技术都在材料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和建设或都有比较快速的发展速度,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的混凝土结构,无论是在地上或地下甚至是海洋工程中都有它的痕迹,混凝土,混凝土施工行业的广泛应用似乎是时代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迹象。虽然现在的钢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混凝土施工行业依然结构中最广泛使用的形式,尤其在我国钢结构的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混凝土几乎所有区域的建筑业。但如今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在我国的具体结构和设计仍然有许多问题,在设计的主要结构设计的不完善,相关设计人员,而不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的设计,从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筑物,因为设计问题出现意外。例如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
对于混凝土结构,选择哪一种加固方法,应根据被加固的结构在承载力、刚度、裂缝或耐久性等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各种可加固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施工可行性进行选择。如对于裂缝过大而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构件,采用增加配筋的加固方法是不可取的,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预应力加固;对于刚度不足的构件,可选择增设支点、或加大截面加固法;而对于构件承载力不足,而配筋已达到超筋时,不能采用在受拉区增加钢筋的方法,首先应先保证满足截面条件。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下表:表: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加固方法 主要特点 适用范围增大截面加固法 用同种材料加大构件截面面积,提高承载力 梁、板、柱、墙等一般材料外粘型钢加固法 在混凝土构件四周粘贴型钢,显著提高承载力 构件受截面尺寸限制或需大幅度提高承载力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或撑杆,使加固与卸载合二为一 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性,加固后占空间小,不宜用于收缩徐变大的混凝土结构中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减小结构构件的计算跨度或变形,改变传力途径 空间不受限制的梁、
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对钢筋产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1高层建筑施工中几个特殊部位的裂缝分析 1.1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板 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室愈做愈深,底板也愈来愈厚,厚度在3m以上的底板已屡见不鲜。高层建筑中基础底板为主要的受力结构,整体要求高,一般一次性整体浇筑。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各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升温阶段由于体积大,集聚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这样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外表面产生拉应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低,有可能产生表面裂缝。在降温阶段新浇混凝土收缩因存在较强的地基或基础的约束而不能自由收缩。升温阶段快,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徐变的影响大,所以降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升温时产生的
摘 要: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一个最主要的工种工程。无论是工程量、材料用量,还是工程造价所占建筑工程的比例均较大。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了解混凝土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着重于实际工作中混凝土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事故, 分析 ,预防 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
干结构好几年了,但是在一个建筑整体中,如果包含了三类及以上的环境类别,但是pkpm中只有一个保护层厚度可以输入,那我们如可输入这个保护层厚度,如果确定才比较合理呢?
GB50010-2010对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有较大的改动,规范文字精炼,不便于理解学习;同时一直未看到较清晰的表述,附件对该问题进行了较明确的表述,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PKPM关于重力二阶效应的选项不妥.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6-10-10 09:45 编辑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精要
裂缝问题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混凝土结构而言,裂缝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大量科研和实践都证明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出现时荷载常为极限荷载的15%-25%。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上结构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一般肉眼可见的裂缝范围为0.02- 0.05mm,裂缝宽度小于0.05mm 的属无害裂缝,对防水、防腐蚀与承重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1]。我国现行规范对一般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为0.3mm[2]。因此就经济及科学观点,一定程度的裂缝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这两个规定都要满足,做出来的楼梯不是很别扭,很难做?也与现实的不相符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理解。
最近做混凝土结构的人满为患,活也不多,小弟刚入行,不知道钢结构前景怎么样,想问问前辈,以后我想在某一行一直走下去,谢谢!
[摘 要]由于在以往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地下车库结构裂缝和墙梁板的早期和后期裂缝问题,为了防止在今后的工程中重复出现此类裂缝,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有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的,有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有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面的,有混凝土养护方面的。 [关键词]结构裂缝;后浇带;混凝土 本文根据近些年的混凝土供货和回访总结,参照混凝土结构实际发生的裂缝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裂措施。 1 后浇带的设计问题 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规范规定不得大于 45m,当结构长度超过 45m 时,就需要增设后浇带。这一规定过于笼统,因为材料的热胀冷缩是与温差成正比的。若在夏季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5℃ 左右(临沂地区),而到冬季最冷的时候与外界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温度可能达到
一、背景介绍 大多数成熟的房地产公司都要求结构专业控制含钢量。那么,不同条件(烈度、场地、结构高度)下的经验含钢量是多少呢? 1.本文以表格形式,对经验含钢量、砼含量作一归纳,可作为结构设计人的依据。 2.另外,还将概括性地附上节约结构造价的一些常用措施。 二、 经验含钢量 含钢量kg/m2及混凝土用量m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