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驯化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的关键步骤。为了实现活性污泥的最佳性能,活性污泥驯化有哪些要求? 1.温度:污泥驯化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 温度是影响活性污泥驯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泥驯化的温度范围通常在10-40℃之间,这是因为
活性污泥培菌是水处理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活性污泥培菌的具体步骤如下: 接种:向活性污泥系统中引入一定量的精选微生物,通常这些微生物是从其他处理良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提取的。 驯化:通过逐步改变污水成分和操作条件,使引入的微生物适应新的环境,这一过程称为驯化。 增殖:在适宜的温度、
本人正在处理一个小量废水,COD为800,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运行几天,闻到有臭味,可能是厌氧了,并且水呈深褐色。从中取了一点,发现PH为9,随意在水样中加了一点醋酸,另外曝气,发现很快变清了。问:1、是否是厌氧了,如何处理?能否采用加大曝气,不加入废水。把厌氧菌清除的方法。2、为什么加入醋酸会变色望各位高手赐教
本人现在在调试一个日处理量一万吨的制药废水.由于1个月前出了事故,造成sbr池被破坏.现在感觉活性污泥沉降效果非常差,不知道是因为曝气时间过多,还是养分不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小弟由于没什么实践经验,希望大家能够给点建议 谢谢(镜检我分析过一些)
活性污组成
如何评价活性污泥的性能
关于活性污泥的知识汇总
(1)污泥性状异常、污泥膨胀及其异常
正常活性污泥,作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备一系列特有的形色味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以下是正常活性污泥的主要形色味特征: 一、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1.絮粒结构:活性污泥的絮粒是由大量微生物组成的,它们通过生物聚合作用,形成类似于棉絮的絮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提高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当污泥处理设施能力不足也没有办法增加时,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升高时,除了减少进水量还有没有其他比较好的措施可以降低污泥浓度。
某一洗浴废水,采用MBR工艺,污泥培养已经有两周,现在的问题是污泥浓度上不来。取样沉淀5分钟后污泥体积不到5%。污泥状态觉得还可以,静置后迅速呈絮状沉淀下来,上清液透明。现在是连续进水,当调节池没水时鼓风机间歇曝气。感觉进水浓度较低,拟投加化粪池上清液增加营养。请教高手帮忙提点建议。
曝气池内污泥浓度很高,但处理效果并不好,怀疑是污泥过度老化,或污泥中有大部分不是活性污泥。怎样才能判断活性污泥的活性呢?
最近曝气池进水氨氮超标,100mg/l,指标是50mg/l。池内的活性污泥没有经过处理氨氮的驯化,我想请教一下氨氮超标是否会对活性污泥的活性和增殖产生影响?COD长时间严重超标,会对活性污泥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污水水厂是采用得CASS工艺,出水水质一直很好。最近做了一个MLSS和MLVSS得试验,结果是MLVSS/MLSS才在0.2左右,查了不少资料都说应该在0.6-0.8之间,越大越好,我们这里也太低了吧,但是处理效果又很好,怎么解释一下?哪位大侠帮忙,多谢了!QQ36689799,email:arno58@163.com,tel:15930049108,希望和大家多交流,共同进步~
说明
我想请教一下大家: 我公司废水预处理采用的是铁碳,生化处理用的A3/O,但是目前生化处理中COD在200~300之间,偶尔到500多,氨氮也比较高差不多300左右,挥发酚在100mg/L左右,我们的设计处理水量是120m3/h,但是现在就是和新鲜水对着开,比列1:4(全部25m3/h)。因为之间改造的,造成原来的活性污泥大量流失,现在是边培养边驯化,定期向池里加城市污泥。原来改造前的SV有50左右,改造后运行了两个月了,SV只有1~2之间。 现在就是一直向池里曝气,DO有时候会到6~7mg/L之间,怎样可以在短时间里提高污泥沉降比?
由于放假的原因,所以实验得暂停一下,但是现在我有养了很长时间的活性污泥想在明年开学的时候还能继续使用,请问高手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可以用什么方法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