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朱炳寅
本帖最后由 叶子521 于 2014-12-5 11:20 编辑 朱总新书《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共四分卷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_朱炳寅
看书名,朱老师的书好不容易在其它搞到的,看到这里没有,就放在这里,懂行的,赶紧下。本书仅供个人学习参考用。[ 本帖最后由 vitadragon 于 2011-3-28 21:18 编辑 ]
摘 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的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人们追求生活的舒适已经从物质层面到达精神层面上,因此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我们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本文从现浇梁板、防震设计、转换层和节能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现浇梁板;防震设计;转换层;节能 一、关于现浇梁板共同作用的问题 现浇梁应考虑翼缘板的作用以为业内所共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电算仅通过增加梁刚度的方法来实现,规范也有相关规定,但对于框架梁翼缘板内与梁肋平行的上下层钢筋共同参与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的作用问题,国家相关规范均为有作出过明确的说明与规定。设计时常常将按实际刚度计算所得的梁端负弯矩钢筋均配置在梁肋内,而翼缘板钢筋则按现浇板受力要求配置。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梁端负弯矩钢筋的配筋量,导致框架梁的负屈服弯矩承载力的相应提高,极易形成“强梁弱柱”。 为实现“强柱弱粱”的设计目的,保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一版)
本书所写的是上海市的结构设计工作者在多年来设计、计算、制图、校对、审核以及设计质量检查工作中遇到的结构设计常见病。书中按不同方面编成6章,共100个例子,分别描述差错的内容、后果、原因分析等,有的还提出了防治的办法。
1关于建筑基础细节的设计问题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时候,往往缺乏实际施工经验,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物的实际过程中,设计人员么诶有地质方面较为详细的勘察报告,是根据建筑单位的报告获取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并由此来设计建筑物的施工图纸。因为在报告过程中容易因为表述不清或者理解差异而使设计人员所最终完成的图纸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尤其是基础细节方面的问题,更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设计师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获得最为准确的地质勘探报告,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地质勘查,并结合建筑物多方面案的因素进行上层结构设计,若仅凭一方的资料对设计来说易造成不准确的现象,同时也不安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自多主张的把耐力的容许值取小一些,认为这样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用换土垫层来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不进行设计,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所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进行换土垫层相关操作。有些情况下,建筑物的设计人员往往对软弱地基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全面,片面相信自己积累经验用垫砂层对建筑工程的承重力进行加强,并且没有详细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原理与技术1.建筑结构的隔震原理与技术建筑结构设计中对隔震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减弱突发地震对建筑上层部位的破坏,还可以使建筑物室内的装饰物、各种大型生活用具、家电设备得到较好的保护,减少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国际通用的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我们通过对建筑不同位置的分析,将隔震原理分为以下四种。(1)地基隔震指建筑的隔震层设置在建筑基础下的地基当中,通过使用砂垫层、糯米垫层、软粘土等方式,使地震在发生时其能量波在建筑地基当中被多次吸收、反复吸收,从而达到减弱地震能量的效果。(2)基础抗震指建筑的隔震层设置在建筑基础与上层结构部分之间,采用夹层橡胶垫隔震、基底滑移隔震、混合隔震等装置,使用粘弹性隔震、滚轴滑移隔震、摩擦摆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形式,达到衰减地震能量波向建筑上层部分的传递总量,从而减弱建筑上层部分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摇摆、破裂等地震反应。(3)层间隔震这种方式是将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与抗震技术相互结合,通过在建筑结构上安装耗能减震装置,减弱地震发生时产生的能量,吸收地震能量波,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的地震
摘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今天,城市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文化,散播着生活的韵味,不断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设计理论,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和经济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建筑结构、建筑美学、设计原则 一、 建筑结构分类概述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狭义的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一)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结构)包括: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病分析
这本书作者是朱炳寅,他是结构设计界的大师。这本书被誉为结构设计书中的经典之作之一,很多老手都推荐这本书给新手看,所以在网上买了一本,前前后后看了2个月,认认真真看完了两次,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了1倍多,结构设计概念理论知识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理解与运用,修正了以往自己的结构设计中的错误。(本人不是来卖广告的,只是觉得这本书好才推荐给大家的) ( 1 )结构设计理论(计算公式)的缺陷 外行人一直以为我们结构计算都是通过计算机高度准确计算出结构配筋,完全能够承受地震风荷载作用下所受的力,不至于产生过大的裂缝或者倒塌。实际上这种地震作用是算不准的,很多计算公式都是靠实际经验来推导出来的,所谓的高精度计算只是忽悠别人的。结构设计是一种粗科学,粗理论,很多理论都不完善,所以设计要重概念轻精度。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朱炳寅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
论文简介:本工程为淄博华联超市,位于中山路以北,首层1552㎡, 标准层1576㎡,顶层 130㎡,总建筑面积6390㎡,总用地面积为4512平方米,占地面积206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2.10平方米 投稿网友:sh521006 上传时间: 2013-10-20
1、认识规范规范是对过去经验和成熟技术的总结1)应充分尊重规范尊重人(专家)、尊重经验、尊重前人的积累、尊重。。。,充分尊重规范、肯定规范的指导作用。2)科学辨证地看待规范的具体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经验、成熟技术(过去),理解规范规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迷信规范。一代结构宗师、现代预应力混凝土之父林同炎教授要求我们成为“不断探求应用自然法则而不盲从现行规范的结构工程师”。要不盲从规范,就得先理解规范,学习规范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死抠规范,而是在正
朱总的书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252页例4.1.2-2是否应该为370+9000X1/3X2=6370>5000mm 取bf=5000mm 3370和图上面画的不符合。应该是书的问题吧
小弟结构新人,很像看看朱炳寅老师的《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因为刚工作不就所以没什么钱,不想花钱买了,所以请各位大神,发发善心 给我发一份啊,,,,邮箱2732473336@qq.com小弟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