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建筑,地上28层,地下3层,基坑深度13m,土质为砂石和卵石,桩基采用直径800mm的人工挖孔桩,桩距1.5m。施工场地狭窄,两面临街,一面紧靠民房。请确定该工程基坑支护的具体方案。
来源:青建国际技术中心
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2005-9-6)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100m)为三类高层,>40层(>100m)为超类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2.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
长沙理工大学 彭军龙 摘 要:首先从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部署、高层建筑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与方案决策的施工平面图等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的设计细则。文章为了突出重点,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护、季节性施工措施等指标谈论较少。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本帖最后由 sccbjs 于 2011-7-24 07:51 编辑 ]
在高层建筑物中,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从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甚至双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因功能需要把主楼与裙房连成整体并不允许设置沉降缝,此时为减少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或大面积浇筑混凝土引起的温度应力,在不增加造价和加大施工成本的情况下,采用施工后浇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用后浇带隔开,使其各自形成独立单体,既能在施工期间各自沉降,把主沉降差所引起的内力释放掉,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楼层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温度应力,然后用后浇带连成整体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较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至关重要。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
本帖最后由 筑城 于 2014-9-11 06:50 编辑 本工程为6#楼上部主体工程,现浇钢筋砼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4967.32平方米。5#、6#楼共有的地下室,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7416.96平方米,已施工完成。 6 #楼占地面积为1372.47平方米,地上二十四层,底层为架空层,裙楼为二层,除底层为3.15米,其余各层均为3米,檐口高度为72.15米。
2021年03月25日,西藏发布《西藏自治区推进BIM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中写到:
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PDF
1 引言 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3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4 建筑裂缝的控制 5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6 结语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10-2 11:32 编辑 ]
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程水生(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较大,且施工周期长,工程质量有一定的特殊性。大体积混凝土较多,混凝土强度不容易控制;高层建筑结构轴线、标高、垂直度常规施工方法很难控制;建筑裂缝是建筑工程通病;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三线”控制;建筑裂缝中圈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9)04—0572—02
重庆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图纸内容包括各层平面图、立面图、水箱、屋面构架详图、简体详图、厨房/卫生间/阳台大样图、墙身及门窗立面大样等。
总建筑面积89952.68m2,其中C6-1号楼31154.60 m2,C6-2号楼30210.38 m2,车库部分建筑面积28587.70 m2。一类高层单元式住宅楼,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高度99.85m,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地下室层高3.8/4m,住宅层高2.9m。整个建筑由高层住宅、裙房(商业网点)及楼间地下车库组成。 1#、2#楼工程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商业为框架结构。基础、雨蓬外露构件为二b类,厨房、卫生间为二a类,其它构件为一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按照丙类建筑抗震设防,剪力墙及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它抗震构造措施按照七度区抗震构造措施设防,主楼标高14.920m以下为底部加强部位。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按照丙类建筑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二级,其它抗震构造措施按照七度区抗震构造措施设防。 本工程主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商业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8-25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100m)为三类高层,>40层(>100m)为超类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 2.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
图纸简介: 建筑全套施工图,从设计说明到门窗大样全套完整 投稿网友: fa203a 上传时间: 2013-08-20 图纸省份:
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解决土地的稀缺性,特别对于城市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守高层建筑施工规范,才能更好的为城市服务。 与多层、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有更高的规范要求,所以要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就需要更为严格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这种技术和管理手段既是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也是对工程建设者而言的。前者的重点放在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后者的重点则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以及标准规范的执行。 深基础施工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基础也越挖越深,从十年前一般的6~8米逐步加深至目前的15~18米。深基础具有规模大、造价高、周期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对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正是对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现代的高层建筑已经发展成为筒体或筒束的结构,另外包含斜交体系和不规则体系。但是高层建筑很容易受到风力和地震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高层建筑施工规范,确保建筑质量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11-7 23:16 编辑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要求施工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 1、 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 高层建筑的施工,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装修、设备管线安装等工程量都要增大,同时工序多,十多个专业工种交叉作业,组织配合十分复杂,同时,由于工程量大引起的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等。 2、 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由此引起的施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