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它们矗立在中华大地上见证了一座座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不可避免的,这些珍贵的建筑正在经受着时间的侵蚀和灾害破坏,因此,当前加强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意义重大。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多因日照、地震、风吹雨打、自然老化等因素而导致古代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很多的古代建筑属于木质结构,其木纤维内外收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内外受力不均。而且很多的古代建筑在潮湿的环境下经常会被腐蚀,造成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受力面减小,引起扭曲变形,导致古建筑结构受损。 古建筑群不同于普通建筑,其背后的历史和意义重大。在确定加固方案之前,不仅要考虑加固的必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由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荷载较大,一旦遭雷击起火,火势易蔓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我国现存古建筑的防雷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防雷引下线少,不易采取均衡电位措施,没有防球雷措施等。因此陕西伟信防雷公司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雷技术,希望对古建筑防雷工作有所启示。 一、关于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 目前普遍将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作为新、改、扩建建筑物防雷标准执行。如何根据古建筑物的特殊结构和对防雷的要求,将古建筑物防雷标准纳入到GB50057-94之中,确定古建筑物防雷类别,是做好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 按G
知识点:文物建筑防雷技术
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原状系指古建筑个体或群体中一切有历史意义的遗存现状。若确需恢复到创建时的原状或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特点的原状时,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并具备可靠的历史考证和充分的技术论证。
巧用结构与材料——屋顶排水中国古建筑防水有“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理念,说到“排水”,古人首先是从屋顶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惯性冲出檐外。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用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的坡度超过60°,而靠近房檐的坡度小于30°,利用惯性使快速流下的雨水冲出屋檐外。各种屋顶式样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悬山顶。所谓“悬山”,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显然更容易将雨水排出。悬山顶在屋顶的式样中,等级不高,因此多
我有一些格扇门的图片,但不知道图样的名字,请教各位大侠,如果有其他的图片,可以传给我吗
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研究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京的民国砌体建筑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但经过近百年的风雨,大多结构损伤较为严重,急需加固。近年来南京市总统府建筑群得到进一步的加固。 古城南京现存大量的砌体房屋,仅民国时期的砌体建筑就有200多座,是南京建筑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使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时间的洗礼后,这些民国建筑逐渐老化、剥蚀; 产权人和使用单位对结构的肆意改造也使这些建筑物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损害; 加上当时的建筑结构未考虑抗震设防要求,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不能满足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好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建筑,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必须对民国砌体建筑进行加固。 近年,江苏省有关检测单位对南京市总统府的民国文物建筑群
最近做一些仿古建筑方案,因为需要配套的围墙也要求古色古香所以收集了一些图片参考[ 本帖最后由 chbframe 于 2010-5-30 17:03 编辑 ]
图纸简介: 本图为古建筑大殿的加固修缮。图纸包含以下内容:结构修缮总说明、图纸目录、一层结构平面图、厢房木构架详图等等。抗震设防为7度,四类场地,涉及砖木结构的修补和加固方法,加固、修缮节点大样较详细。对文物保护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难度系数也较高。 投稿网友: zeltlp520
1.古建筑概述通俗而言,古建筑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包括公用和民用两大部分,古建筑的时间节点是建国以前,包含大量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古建筑是对应历史时期的文化、建筑,乃至社会的整体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借鉴意义,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印记。 2.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2.1建筑构架大多为木质构件 现存的大量中国古建筑中,木框架结构占到93.6%,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既受到就地取材和建筑性能需求的需要,也与佛教文化的传播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导致国土范围内,无论平原、山地,还是海边、湖泊,木质构件都成为较为主要的材料形式,得到漫长历史时期的大规模广泛应用,成为古建筑的主要材料形式。 2.2古建筑造型多样 作为人类
庭院古建筑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