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初学做高层 帮忙看下这个剪力墙布置那地方不合适 周期比算不过
我在网上查找的关于剪力墙拉筋,两头都要成180的弯钩,但是我们工地的拉筋是一头135度,另外一头是90度。还有布置我真是看不懂啊,不是上下对齐布置,图纸要求是200*200的间距,也没有说是梅花试的,钢筋工布置的也不想梅花试
如图所示 配筋如果按着规范上给的很大(紫色的是规范给的),师傅配的比规范大很多,我问他,说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比规定的大很有可能,可是我听一个讲座是,6度7度区基本是构造配筋,也就是说计算的比构造的少,你们怎么看??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一张图纸上有约束边缘构件,就不会有构造边缘构件,他们两个不可能在一张平面图上出现对吗???(一般情况下)
一般按照剪力墙上洞口的大小、多少及排列方式,将剪力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整体墙 没有门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这种剪力墙即称为整体剪力墙,简称整体墙。 当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超过剪力墙侧面积的15%,且洞口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时,即为整体墙。 小开口整体墙 门窗洞口尺寸比整体墙要大一些,此时墙肢中已出现局部弯矩,这种墙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联肢墙 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对较大,此时剪力墙的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之间的连梁连在一起的一系列墙肢,故称连肢墙。 框支剪力墙
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 (1) 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 剪力墙间距:
1、一层有剪力墙的位置还要布置框架梁吗?2、结构需要洞口分隔时洞口高度如何取?是取到基础顶到框架梁底吗?3、pkpm底层计算高度在哪输入好,是在本层信息还是楼层组装时?
本帖最后由 skyxz_syt 于 2013-6-5 09:33 编辑 这是一栋住宅安置楼,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整栋33层,层高2.9m。剪力墙布置如图,(用pkpm计算)X方向剪重比有9层(1-9层)小于规范要求0.8 (抗震等级为3级,设防烈度为6度) 恳请各位大大指教 该如何优化结构布置 万分感谢 不尽言表!!!
框支转换结构 底部剪力墙布置 如果底部为大空间商业 不能按规范规定的间距布置落地剪力墙的时候 能否至把楼梯核心筒墙体加厚 来满足上下刚度比
在《高规》表7.2.15下注二说了“翼墙长度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此条规定是不是可以认为翼墙或端柱不满足此条规定的都视为无翼墙无端柱考虑呢,比如附录D中的墙稳定验算,还有考虑轴压比限值和最小墙厚时,不满足此条的都按无翼墙无端柱啊。
帮我看下这个结构合理吗?? 6度区,28层住宅,这样布置剪力墙合理吗??[ 本帖最后由 hvanghai 于 2013-1-10 09:48 编辑 ]
最近遇到一个商住楼,底部4层商业,上部15层住宅,剪力墙布置如图所示,两个梁跨度7.1米,6.9米。十字交叉。模型计算数据均正常,就是感觉梁跨度好大啊,请各位给提宝贵意见,
底框结构布置墙,如果某个柱子不布置剪力墙,该柱子的配筋就特别大,需要每个柱子都布置剪力墙吗?甲方老反映配筋过大
框架剪力墙结构,经常会出现,剪力墙端头有一个柱子,建模的时候是按照柱子建的,但是我觉得应该就不能按照柱子配筋了吧,请问这个柱子这一块具体怎么配筋,需要注意什么啊。很多人说按照剪力墙配筋,但是剪力墙柱子比剪力墙厚多了,把剪力墙的分布筋顺延过去还空一块呢,箍筋怎么配,求大神指点。
本帖最后由 ice040119 于 2015-9-9 19:20 编辑 7度区,2类场地,18层,层高大约3米,请问下图住宅,这个结构布置合理吗?
剪力墙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对于地震区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沿纵横两个方向都要布置,并应使两个方向的结构自振周期较为接近。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侧向力为风荷载,因房屋纵向一般受风面较小且纵向框架跨数较多,这时也允许只设横向剪力墙,而纵向为纯框架结构。 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竖向荷载较大处。剪力墙作为竖向薄壁柱,具有较大的承受轴向力的能力,利用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可避免设置截面尺寸过大的柱子,有利于建筑布置。同时,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侧向力作用下墙肢内将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有时还有轴向拉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竖向荷载所产生的轴向压力,可提高墙肢截面的承载力,改善墙肢的受力性能。 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平面形状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周围。上述位置由于楼板的刚度受到削弱,在地震时往往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较严重的震害,因此有必要布置一些剪力墙予以加强。同时,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四周的剪力墙可以形成井筒(核心筒)结构,有利于提高结构抗倒刚度,也不会影响建筑平面的布置和使用。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以利于结构区段的整体抗扭。剪
六度 ,四级抗震,
短肢剪力墙布置原则: (1)应利用中部的竖向交通中心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组成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简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2)短肢剪力墙的总体数量要适当,应满足承载和抗侧力要求,使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地震底部剪力等在规定范围值内。 (3)各短肢剪力墙分布应尽量均匀,使其刚度和建筑物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可布置一些长肢墙或方(圆)柱,调整刚度中心以降低整体扭转效应。 (4)各短肢墙应尽量拉直对齐,使之与连梁一起形成较规整且连续跨数较多的抗侧力片,即联肢墙结构。 (5)当有抗震要求,风力较大或平面凹凸较多时,应在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特别是外凸部分布置必要的短肢墙,以加强其整体性和满足平面刚性要求。 (6)在房间中部隔墙的交点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短肢墙,以利于梁的支承,尽量不出现多级次梁,使梁的传力更明确。 (7)墙肢厚度不宜大,且尽量避免突出隔墙表面,但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以免造成稳定性差和施工困难,一般为200、250、300mm。 (8)每片剪力墙宜
墙肢布置的优劣直接从宏观上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因此优化布置是进行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剪力墙布置宜遵循如下四点原则。 1 墙肢对齐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