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计图上写着:一、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5二、节能措施及材料送检要求: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小于0.6时应进行现场检验。1、按道理说辐射吸收系数是越小越好,那我送检后结果是0.7,符合设计要求,那我还要进行现场检验吗?为什么要?2、如果送检后结果是0.5,那我还要现场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是0.5~那我是不是要循环不息的检验?3、如果我送检结果是0.7,大于0.6,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合格?请专业人士解答下。补充:参照:DBJ 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本人用的是PKPM的建筑节能软件,最近做云南省的项目,发现PKPM软件自动出的云南省的word建筑节能专篇出不了,补丁已经更新到最新,怎么解决?求助!
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的通知 建质[2006]27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总后营房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 为指导全国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我部组织中国建设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五个分册,并已审查。现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十一月九日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面)体系成套节能技术及产品;新型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太阳能、地下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室内环境控制成套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制冷空调系统,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减低运行能源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特别是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和冷热量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机理;节能指标体系优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冷热源的优化运行方式,包括制冷采暖系统运行工况优化调控,冷热负荷的预测技术,开发调节控制软件等;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和冷热量计量控制成套技术,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产品,冷热量计量装置的研制,计量收费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自动计量及收
1、建筑节能专篇设计依据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4、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8-2007)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等各分册6、《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8、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节能减排中的建筑节能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今后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扶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看到近几年中国的建筑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2007年71%。 但另外一组数据数据也触目惊心。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全部能耗的30%,中国现在有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住宅,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而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设的总和,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 节能建筑目标明确、潜力巨大、手段丰富,是什么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编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1、标准实行不严格。 我国很早就确定了建筑节能标准,并将其作为一项强制措施进行推广,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形式并不乐观。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调查
以往对建筑节能的思考一般从建筑学本身的角度,而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建筑节能,剖析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建筑节能的全新视角。 “乐活”即LOHAS,是英语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倡导食用健康食品、维护生态平衡、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提倡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并将这些上升为一种公众行为的倡导。——编者 “开窗通风既保证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节能;步行上下楼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电梯的使用;利用自然光照明可以减少白天的照明能耗……”这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道出的一些生活习惯带来的良好建筑节能效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危机时代的来临 李强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危机时代,又可称为高风险社会。这是因为当前既存在外部性危机
现在的节能设计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家好象一下子都把节能提到了日程。其实我对节能的理解是敷不入出。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成就了一个新的行业,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不知道有人测算过这种解决能源与消耗能源,改善环境与污染环境的正负差没有。到底合算不?还有一点就是,公建与住宅有必要都这样要求吗?公建建筑确实需要节能,因为中国人的素质决定了这个现实问题。不是自己的,与我没有关系。用就用。但是住宅有必要吗?你舍得用我还舌不得了。用多了花的是我自己的钱的嘛。偶经常听到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这个月水费又用多了,要节约。连我小孩都不让我多开灯,说是浪费,要节约。你想想看,这么多的住宅,投入这么多的资源,值得不?
工程选用建筑工程做法(L06J002)中的屋面7,第2条是35厚细石混凝土找平,但是居住建筑保温构造详图(节能65%)(L06J113)屋面保温做法(60、62、64)只给出30厚细石混凝土的热阻和导热系数,怎么能知道35厚的呢?
低辐射(LOW—E)玻璃有哪些功能.pdf
位于城市中心的医院,常常因为用地建限制而不得不尽可能的在一栋楼里布置出所需要的功能,所以我们经常回看到“回”字形的医院大楼,这种形制的建筑,一圈环形走道后,中间有一排不能自然采光通风的房子,通过机械能风和电力采光后很浪费能源,如果陪到这种楼的节能改造,有什么好办法呢
开展建筑节能必须不断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和技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热工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建筑标准要求,不仅新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越来越好,还对既有建筑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节能改造。同时,还在建筑比一般标准能耗低得多的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包括住宅和商用建筑,其中许多利用了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抓紧建筑节能,认真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仅建筑冬暖夏凉,舒适性大为提高,空调负荷可降低一半,电力建设投资也可大为减少,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益可大大提高,安全运行也更有保障。 除了不断推广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的建筑节能人才,只有拥有专业的建筑节能工程师,才能确保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逐渐走向正轨。
转载论文,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值得一看
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些建筑节能的要求达到65的计算,有幸整理了一些资料。有兴趣的看看。注:以后发图尽量贴照片,即可以赚币又方便他人。[ 本帖最后由 womafia 于 2011-2-21 18:31 编辑 ]
:victory:
节能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测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由于建筑节能结果集中反映在热源处(冷源处),因而检测建筑节能是否达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热源(冷源)处直接测取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然后求出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耗冷量指标),此法称为热(冷)源法。另一种方法是在建筑物处,直接测取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耗冷量指标)然后求出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此法称为建筑热工法。 建筑节能的检测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温、湿度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量,围护结构耗热量的测量,房间空气渗透量的测量,风速的测量,太阳辐射热的测量,供热量的测量,锅炉效率的测量,保温效率的测量等,相应的检测仪表主要有温度计,热电偶,风速仪,热流计,流量计,热量计量表,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冷热箱装置等。
我国目前实施住宅节能的途径主要有:积极发展能满足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和运输能耗低的轻质、高强材料及建筑用塑料制品;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大幅度降低材料和设备生产的单位能耗;改进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法,制订推动节能的建筑法规,建立健全促进节能材料、设备生产和应用的法规体系,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大投入,加强建材设备生产、建筑、施工技术及产品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据悉,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建筑使用能耗部分)已确定,内容如下: 在使新建房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大幅下降,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有力改造的前提下,努力使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采暖建筑冬季室温达到18℃以上,到2000年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降低50%,新建供暖公共建筑节能50%,新增集中供暖面积2.3亿平方米,使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供暖普及率达到25%。到2000年累计节能2700万吨标准煤,2005年累计节能7400万吨标准煤,2010年累计节煤1.7亿吨。 目前我国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将给聚氨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预计聚氨酯制品生产企业将从明年起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中国塑料加工协会聚氨酯专业委员会孟扬教 授近日的一席话,引起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孟扬教授随即被近20名基金、券商和投资公司的研究人员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纷纷追问:“国内目前有哪些 公司生产聚氨酯?”“2006年这个行业增长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行业的增速将达到多少?” 资料显示,聚氨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全球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近 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冰箱、集装箱、皮革、制鞋和纺织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保温材料中约有49%为聚氨酯材料,但 在我国这一比例尚不足10%。 近期国家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到2020年,新建建筑至少要实现节 能65%。孟扬教授表示,在整个节能规划中,围护保温要
建筑节能要扶持与处罚并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目前,在我国已建房屋中,有超过400亿平方米属于高耗能建筑。 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房屋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了许多,在建筑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能耗的3倍以上,有专家表示,中国只有1%的既有建筑和5%的新建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其他90%多都是耗能建筑。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能耗的消耗和浪费是十分巨大的。建筑正在成为破坏环境、消耗能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节能的潜力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编制报告中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0%。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加快建筑节能的推广呢?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 在美国,首先是通过立法推进建筑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