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茂的植物护岸,在清澈水面映衬下,倒影清晰可见
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政策演变及建议 湿地是地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
黄河首曲列入国家湿地保护工程 3月20日,记者从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局获悉,在近日国家林业局建议确定的105个湿地保护工程中,甘肃三大湿地保护区“榜上有名”,有望今年立项实施湿地保护工程。 据悉,今年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市区湿地保护的具体情况,建议确定了全国共105个湿地保护区,其中包括甘肃省的三大湿地保护区,分别是:尕海—则岔国家级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建立野外培训基地;甘肃黄河首曲湿地保护区工程,建设内容为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甘肃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为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据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三大湿地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省林业厅批复,国家林业局正在进一步批复当中,如果顺利通过并立项,甘肃省将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划实施保护工程。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总面积24.7万公顷,属于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是新加坡首个湿地中心和自然示范基地。其致力于建设成为新加坡独一无二的风景区,凭借国际合作伙伴经验充实自我建设。总体规划极具创新,把湿地保护区从一个自然公园变为仍保留纯朴气息的教育示范研究基地。 在全球有红树林的94个国家中,新加坡的红树林,以其物种丰富性排在第6位。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现状与管理新思路张少华1 徐腾飞
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
如题:1.屋面电气装置接地能否直接连接避雷带?2.屋面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内变电所电缆连接应做什么措施防护么?以上问题回答请参考规范上的内容。最好贴出规范具体内容。回答好的加分。
分享给大家
一台空压机 由三相380V 角星转换 平衡负载 中间有接触器,进线的零序CT 接在N上 , 启动时3相电流不平衡,某相电流很大,接地保护动作,显示有600多A, 检查电缆的绝缘和 电机都正常 把零序保护退掉 投入速断保护 电机运行正常 三相电流平衡, 请问 启动时的3相不平衡电流 会影响到零序CT么 为什么会动作(注:零序CT 是穿在N上的,不是穿在3相上的) ,过大的接地电流来自哪? 因为退掉 接地保护 电机 运行是正常的 排除接地故障 , 请高手解答,本人很菜.
最近做了一个工程,生产车间为甲类防火防爆区。本人防雷按度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做防雷设计,楼顶女儿墙上做避雷带,通过柱内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与地下接地极做电气连通。室内距地面300mm做等电位连接干线,且通过柱上预埋的接地连接板同柱内钢筋和以及地下接地极相连,室内所有金属设备均同此干线连接,请问高手,这样做可以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6月25号我公司10kV一段PT柜内保险击穿,BC相失去电压,由于低电压保护没有投入,没有造成损失。但是小电流接地保护确误报为一条线路发生接地事故,是何原因?
一、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是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出现故障时,比如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后,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相连的机器、管道等金属部分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体触及时便可能发生触电危险。为保证人身安全、减少或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将电器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大地做电气联接,称为接地保护。采用了接地保护,可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远小于设备故障时的对地电压,因而大大减轻了触电危险。 不接地电网与大地没有电气联接,对地
我的是一个5MW的饱和蒸汽发电,用的是国电南瑞的微机综保,当时设计院给的定值清单里面没有投入95%定子接地和100%定子接地保护。这次我们小修了机组后,我看到零序电压为0.2V左右,我就把两个接地保护都投入了,但是在开机的时候,并网100%定子接地就动作,但是没有跳机,我就把100%定子接地退出了。然后运行了大概1个星期,95%定子接地又动作了,跳机了。显示的跳机值3U0为3.14V,我查了定值设定,95%定子接地保护是3V—20V,我们装置是设定的3V。因为以前没有投用的。然后我把95%定子接地也退出了。到现在运行了1周,三相电压、电流都平衡。装置上显示的零序电压是U0T也只有0.2V左右。但是有个3次谐波分量一直显示的是3.1-3.4V左右。这到底是为什么。另外我这样子运行有问题没?求大神指点
大家好,有一个设备改造,原来的主断路器用的是普通的塑壳断路器加三菱漏电断路器NV-ZHA配合零序互感器ZT100B实现漏电保护,那么可否直接采用带接地保护的断路器直接替代?例如ABB的tmax的T6N 800 PR222DS/P-LSIG R800 FF 3P。低压断路器中的接地保护与零序保护有何区别?
臭氧,被称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可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帮助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这些紫外线的伤害。但随着工业化发展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臭氧层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尤其是氯氟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致使南极上方臭氧层出现空洞,加剧气候变暖。 为应对臭氧层空洞,联合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