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有一处古代测量水位的“平”字水则碑,属于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块水则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古时是平桥河所在地。该碑始建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明清两代续修,现存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但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重修的“平”字碑。1999年,考古发掘重现了水则碑旧貌,经重修后,当地政府恢复了平桥河,并与宁波城市中心的月湖水系相通,还原了历史原貌。 宁波平字水则碑
三峡大坝夜景(2005年6月摄)。
中国几千年来亿万人在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滋长,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成就?有没有远大前程?只有过去的历史能说明,只有历史能振奋他们现在的精神,鼓舞他们继续前进。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3500多里的运河又何尝不是?数千里的黄河堤防、千里的海塘、几亿亩的水田又何尝不是? 看到200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都江堰,技术上以简单驭复杂,谁能不叹先民的巧夺天工?13世纪郭守敬提出海拔概念,谁能不说他先进?我们过去千百年是这样,近代百年落后只能算是病态。我们有信心赶上前去,政治经济是如此,科学技术是如此,水利技术也决不例外! 水利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中国4000多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水利正是农业的命脉;近代的能源用水、水运交通等等,水利也占无比重要的地位。由此,以工农业的发展与水利的关系和相互促进的规律,不能不探寻历史。这些关系和规律是战略规划必不可少的。 水利是有地区性的,特别是规划性问题,不能照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当然也有时代性,不能照抄旧的。水利得失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地区的划分和发展的布局,它的得失既需了解现实条件,
泇运河 泇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它的起始河段名叫直河口,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古镇王营村,作为明代最重要的运河航线,直河口连接邳州以北泇口镇的西泇河,形成了完整的泇运河,流程300里,直达山东济宁。对于这样一条和宿迁有着紧密联系的河道,不仅仅泇运河的起始河段直河口在宿迁市境内,而且,在皂河至黄墩的田野里,还保留了一条相对完整的古代河流,这便是京杭运河史上鼎鼎有名的泇运河古河道———阎河,它是泇运河在宿迁市境内最后的遗存。
大家在做水利设计都怎么出图,是在模型里出图呢,还是在布局空间出图?感觉在模型出图有点麻烦,有没有用布局出图的,如果有,你们尺寸和文字标注是在哪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