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求解!!!要是东南同济天津三校合编的,上中我都有了,需要的朋友在论坛可以直接搜索到。下册在论坛没找到……麻烦有的朋友共享下,谢谢!
一本很经典的书 老师推荐我们看的 我只是赚土木币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下两册各三篇。上册三篇为: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下册三篇为: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混凝土结构:多层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全书在阐明物理概念和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工程设计中实用的计算方法,井列举了适量的实例。每章都有思考尾和习题,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世界城市的发展已有5千多年,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的程度大多在70%-80%以上。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1%,21世纪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
我很想了解,如果混凝土结构不加钢筋,而是用其它方式,如何建造有一定抗震性能的建筑(比如7度区)。目前我所了解的是纤维混凝土有这个可能性。望结构及材料有研究的高人能提高见。
归纳总结了一些工程的含钢量,纯粹是个人经验,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很多优点:提供了档土墙,涵洞,渡槽,公路桥等计算例题!(对于新手是很有用很有用的哦)我找了一下,没有发现这本书,希望有这本书的朋友,能提供下载,或其它的下载方式!这里先谢谢热心的朋友!!华东水利学院,大连工学院,西北农学院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老书了)
清华大学叶列平教授的混凝土结构 视频下册31讲,有需要的留下QQ邮箱号码。同时请问下谁有上册 混凝土结构原理的48讲可以交流一下,相互学习,下册讲的真的不错,很是强调概念设计。强调结构而不是单独讲构件。
需下载pdg文件阅读器,内附阅读器下载网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
对于混凝土结构,选择哪一种加固方法,应根据被加固的结构在承载力、刚度、裂缝或耐久性等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各种可加固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施工可行性进行选择。如对于裂缝过大而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构件,采用增加配筋的加固方法是不可取的,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预应力加固;对于刚度不足的构件,可选择增设支点、或加大截面加固法;而对于构件承载力不足,而配筋已达到超筋时,不能采用在受拉区增加钢筋的方法,首先应先保证满足截面条件。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下表:表: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加固方法 主要特点 适用范围增大截面加固法 用同种材料加大构件截面面积,提高承载力 梁、板、柱、墙等一般材料外粘型钢加固法 在混凝土构件四周粘贴型钢,显著提高承载力 构件受截面尺寸限制或需大幅度提高承载力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或撑杆,使加固与卸载合二为一 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性,加固后占空间小,不宜用于收缩徐变大的混凝土结构中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减小结构构件的计算跨度或变形,改变传力途径 空间不受限制的梁、
本帖最后由 lsz1115 于 2013-4-26 18:18 编辑 有人让我去做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不知道前景怎么样啊,能不能学到东西,听介绍说是有不少复杂的项目,说比在设计院里面学的东西多,是不是这样啊.,那边相当于给甲方提供技术支持的~...要求就是要对规范比较熟悉...画图真心累,有点心动啊...PS:本人从事结构设计2年多才~~求指导,是继续在设计公司待着多接触项目呢还是去跟着别人做这个~~ 很感谢各位的热心解答,因为之前一直在忙也没时间来关注这个帖子,在几个工作岗位中自己也做了选择,进了一家大点的设计公司继续学习。 自己必须扎实的功底才行。自认为2 年的经验也只是刚入门而已,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上都很欠缺,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还是先安下心来学习,提高自己的
很好的书
主要讨论三种典型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框剪1.区分这三种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我先提两条最基本的,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补充:(1) 明确各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这一点在新的高规中已经定义得很完善了,即根据各部分分配到的地震倾覆力矩来划分(2)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应不同的位移比要求我的疑问在于这第二点,在复核位移比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时,各结构体系的界定还是按照第一条即倾覆力矩比例来划分的吗?以高规8.1.3的第四条为例,框架承担了80%以上的倾覆力矩,那么位移比的要求该按照1/550还是1/800来执行呢?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满足框剪的1/800要求的可能是比较渺茫的。按照该条文最后的说法这种情况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论证。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应用应该不少见,结构体系以框架为主,少量剪力墙增强抗侧刚度。都要分析论证岂不太麻烦了。2. 再假设一种情况,有一半地下室建筑,室内外高差超过1.5米,桩筏基础,半地下室层外围设挡土墙,以上层均采用纯框架。因基础形式为厚板桩基,可认为基础对混凝
各位同行,我碰到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工程图纸设计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按规范规定要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才能拆模板;现在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进度,准备自己将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以提前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C35)的75%,而达到提前拆模板,这种方案可行吗????谢谢!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第8.1.2条计算最大裂缝宽度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不知道长期作用影响在哪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