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中国唐朝时期就全面吸收包括园林在内的盛唐文化。在今天的韩国古典园林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唐代园林风格的痕迹。韩国古典园林中多有人工开凿的水池,或自然式或规则式。池中置三岛,显然与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造园手法一脉相承。 韩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外观很美,屋顶多为歇山式,铺以灰黑色筒瓦,暗红的柱,衬以绿色窗棂,色彩柔和端庄,特别是部分有技巧地使用白色,使得整体效果渐淡渐灰,不显过度艳丽,而更多质朴含蓄。建筑体量较大,但很少有封闭的石墙,因此产生宏阔开放的气势。这种建筑形式既融合了朝鲜民族建筑风格,又与我国唐代建筑有颇多相似之处。如有力的斗拱、巨大的出檐、弯曲的屋脊、上细下粗的棱柱等,这些中国唐代建筑的显著特征出现在韩国古建中,表明韩国古代建筑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唐代建筑的形式和营造技术。 汉城的皇宫――景福宫
高塘柴府花园---古典园林
经过一年 终于完成了 有泪也有喜
下图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造园简史
下周要做快图,小型古典园林,正方形,功能是书画展示,游览,面积0.6公顷如果是一般的地块都还好做,但是就是其中自北向南有一条小溪,把整个园子分成东西2部分,以前做的大部分都是中间一片水...这次这个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查资料也没有查到相似的....请各位大大们热心帮助我啊,谢谢啦~~!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想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
在学校 图书馆收集的一些江南园林图片 ,希望对大家有用!01
古典园林拱桥、曲桥施工图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著作归纳中国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历史悠久,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有不少竹子造景的成功例子,如留园的“碧梧栖凤”、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倚玉轩”以及个园的“春山”等等。然而有关竹子造景艺术手法的系统总结却寥若晨星。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了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其中竹子造景的论述也较少,代表性著作有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以及清代李渔的《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等等。在陈继儒的《岩栖幽事》和《太平清话》、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屠隆的《考盘余录》和《山斋清闲供筏》、沈浮的《浮生六记》、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也有一些片断。出自天成国际景观,总结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于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起古典园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和扬州,这两个地方古时占尽天进,地利,园林依山带水,建造者巧夺天工,人文与自然景观精彩融合,让苏扬两地的园林看起来别有韵味。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随着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上海更是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它的繁华背后,也具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同样拥有很多这样的古典园林,上海的园林虽比苏园不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今天去看一看散落在上海各地的古典园林。青浦“曲水园”,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黄浦“豫园”,松江“醉白池”合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看过多少园林景观,穿越了中国多少个省市城镇,直到走进豫园才发现原来归隐山林是那么近。这就有了“城市山林”:上海豫园的别称。“城市山林”也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豫园所处的环境。周围是喧闹繁华的都市,园内则充满了山林野趣。 豫园简介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是上海市区唯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万历5年(1577年)又加扩充,规模宏伟,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建造此园是为“愉悦老亲”,故名豫园。上海解放后加以全面
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西亚造园历史,据童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甸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