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虑原有地形
地形处理,简单地说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地形处理在园林主要发挥四个作用→
园林地形1
地形设计在设计中应用很广,特别是园林设计中,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在大型的项目中,挖湖堆山,打造山水地形骨架,创造逶迤起伏的地形效果。小到十几平方米的绿地,也可能通过堆填几十公分高的微地形,营造出丰富的软质视觉层次和创造不同的活动空间。 我们所说的地形,包括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自然地形是自然中的地貌地形,是亿万年来由地球地壳运动,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这类地形通常为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人工地形是由于设计中景观效果的需要,由规划设计师设计,通过土方工程手段创造出来的地形。
1、分隔空间 地形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平坦地形仅是一种缺乏垂直限制的平面因素,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而斜坡的地面较高点则占据了垂直面的一部分。并且能够限制和封闭空间。斜坡越陡越高,户外空间感就越强烈。地形除能限制空间外,它还能影响一个空间的气氛。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崎岖的地形极易在一个空间中造成兴奋的感受。 地形不仅可制约一个空间的边缘,还可制约其走向。一个空间的总走向,一般都是朝向开阔视野。地形一侧为一片高地,而另一侧为一片低矮地时,空间就可形成一种朝向较低、更开阔一方,而背离高地空间走向。 2、控制视线 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或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为了能在环境中使视线停留在某一特殊焦点上,我们可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见附图3-8),在这种地形中,视线两侧的较高地面犹如视野屏障,封锁了分散的视线,从而使视线集中到景物上。地形的另一类似功能是构成一系列赏景点,以此来观赏某一景物或空间。
地被花卉是指株丛紧密、低矮,用
地形即地表外观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是地貌和地物的统称。生活中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山、谷地、丘陵、平原、水面、沟壑等。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原有地形重新塑造,可增强局部地区的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规模,改善园林小气候,增大地表面积,控制游人视线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形塑造中的常见类型: 1.平面式 这是园林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即把现有地形,进行填沟削岗、平整土地,塑造成平坦宽阔的地形。该地形便于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的浇水灌溉以及草坪的整形修剪。所有园林植物或附属园林设施的基点都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2.斜坡式 此种地形常结合立地条件需要而设置,如河道护坡、立交桥护坡等。在该地形上种植花纹图案立体感强,便于观赏,但不利于浇水管理。 3.土丘式 这种地形在高速公路两侧、高尔夫球场、庭院绿化中常常出现。土丘一般高为2至3米,坡面倾斜度在8%至12%之间。土丘的塑
一、地形的作用与要素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
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营造的初步设计,是植物种植的基础,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艺术。然而看到错综复杂的地形图,小伙伴们都迷糊了,到底如何正确理解地形?
一、巧借地形。1、利用环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挡风,创造向阳盆地和局部的小气候,阻挡当地常年有害风雪侵袭;2、利用起伏地形,适当加大高差至超过人的视线高度(1700mm),按“俗则屏之”原则进行“障景”;3、以土代墙,利用地形“围而不障”,以起伏连绵的土山代替景墙以“隔景”。 二、巧改地形。建造平台园地或在坡地上修筑道路或建造房屋时,采用半挖半填式进行改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土方的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尽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挖池与堆山结合,开湖与造堤相配合,使土方就近平衡,相得益彰。 四、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如风帆码头,烧烤场等。
改造后的宣武艺园,景色不错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1、城市园林的功能 随着城市日趋工业化和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严重地破坏了人居环境,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家和园林专家曾多次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让森林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一目标上。所谓身健康,就是城市园林绿化首先应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最
一、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 1.结合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二、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水景能增强景观的动感(如上图),喷泉地宜高或平,其位置可高可低,以仰视体现高大而壮观,以平视体现平和而亲切。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俯视体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