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人文世界需要天地自然世界的点拨。中国文人向来追求以明澈的心境,品味自然四时更迭,终致物我两忘,得闲适臻境。
转自公众号:苏州园林研究所
简要说明:本书为1982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研课题《中国古代园林史》的重要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包括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清朝的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本书总计120余万字,另含有各类图纸及图片500余幅,并附有详尽的园名索引。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43. M(压缩后分15卷)[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5-30 14:03 编辑 ]<
本人觉得很不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有兴趣的可以下下来看一下。
在某网上看到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内涵上的特点即“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和中国古代园林在实体内容上的特点即把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运用于人工园林的建设之中以及园林在布局上的特点即“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叠山理水;借景小中见大、实中求虚”这三方面对中国园林进行简单而概括的阐述。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即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①。这一观点是目前所见有关园林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定义,它试图从园林的选址、兴造方法、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全面诠释园林,不愧为具有较高价值的创新观点,似乎可以作为“园林”一词的经典式定义了。 关于园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晋以后经场
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和放松的地方, 一般由楼、 阁、 榭、 亭、 桥等组成, 在中国的建筑专书里,营造法 式, 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里面必然也记录了关于园林建筑的建造技术。 ( 一) 对园林建筑的设计与 施工经验的汇总 李诫的《营造法式》总结了宋及宋以前的造园经验, 成为后代在建造园林建筑设计和技术上的典范, 以下 选取书中的一些典型建筑装饰来进行论述。 1、 楼的正脊装饰 在正脊的中间部位有装饰性的部件, 我们称之为 “脊刹”它在当时是观测风向的仪器, 《营造法式》 中 规定了正脊的装饰有很多样式,比如火珠、 风向鸟。 至今发现的宋代实物中有两处存在这种装饰,一个是 清 明上河图 中虹桥两端的凤鸟风向标, 一个是河南临汝风雪寺钟楼上的铁铸凤鸟风向标。 2、 亭的钩阑 钩阑是一种木制栏杆, 多出 现在楼阁和亭榭的
转自公众号:苏州园林研究所
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欣赏
直接上图<
园中有园,景分四季 进入庭园,方知此园乃园中园。全园分小园、西园、主园、后园四个层次。小园虽小,但极为精细,设计了一年四季景色。往左为一海棠门,进入小园,半廊迎门,沿廊置扬州八怪墨迹石刻,更见其文化韵味。经鹅卵石径,进凝翠轩。此轩单独院落,似乎四周景色全由此凝聚而成,此即全园最幽静之处。 出凝翠轩就进入了四季景色。四季景色由四道砖砌艺术门分隔。首先进入的是春景,春景由翠竹、石笋、春兰、春梅组成,形成春意盎然之态;过艺术门,进入夏景,夏景由高大乔木、地被采用夏鹃组成,形成夏日浓阴之势;秋景由石榴、秋桂、金叶女贞、红枫,地面的黄石片、黄石假山、黄石磴
有个问题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园区内景观照明的干线,两个手孔井之间的线管大家认为是用一条较大管径的线管穿所有回路的电线合理,还是每个回路单独穿线管合理?
在《美术家眼中的徽式建筑原来是这个模样》一文中,我们不但知道了徽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还知道了徽式建筑白墙黑瓦、青砖青瓦的特征,同时也对古建物所使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不论是徽式建筑中的木雕还是天井,建筑多为木料结构,以柱、枋、檩、椽等构件组成。大家都知道木料最怕火,那么古人在古代建筑防火方面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消防设备和消防队伍强大的今天,不论是防火科技还是防火意识,显然都要强于古代,而我们仍然在时刻强调古建筑保护、古建筑防火的重要性。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报警设施,没有消防栓,古代防火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回看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个个堪称奇迹,古人智慧不可猜想。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信仰防火1、五行之说。古人对自然现象及科技认知有限,信奉神佛,“阴阳五行”之说最为流行,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见衙署类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为顶、黑砖为墙,这是由于黑色不但能够彰显衙署的威严、肃穆,而且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
园林池岸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多数是以石砌驳,以重力保持稳定,防止水土坍坡流失,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倾覆和破坏,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在一般土质、地形条件下,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即以深度为准,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在坡缓地方,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不失为一园林美景;在坡陡地方。在边岸转折之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虽由人作,胜似天开,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在水位上下线上,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或布置砾砂卵石,意境来于
先介绍一下我的从业情况:2001年6月我从武汉一所学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在武汉的园林公司打工,先后呆过三家园林公司。“园林公司”具体的说是:园林绿化公司。他们的工作相对单一,就是种花、种草、种树(我当然没有贬低园林“绿化”的意思)。程序简单,工种单一,这是我的感觉。你不见那些常年搞苗木的“老板”们,在苗木、种植方面肯定不比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差,也许他们就是不会画图,在电脑方面不能跟我们同日而语。我在这样的公司呆了三年,也没有察觉到自己在园林方面的不足,相反还为自己有时的一点绿化(植物配置)小创意而自喜,为自己画了一幅效果图而自满。只到后来,也就是今年9月份我从武汉回到山东。 回到山东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这时候我这个学园林的玩起景观就有点“玩不了”。在地产公司不但要搞植物造景,还要搞景观。景观包括的东西就多了。要命的是景观里的小品要时时涉及土建、结构、电、给排水。以前在园林公司也许很少碰上这方面的东西。现在就不同了这些东西要通盘考虑。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园林中涉及的土建、结构、电、给排水专业方面的知识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但就是这简单知识也是我们正缺少的。比
乱七八糟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