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了解,如果混凝土结构不加钢筋,而是用其它方式,如何建造有一定抗震性能的建筑(比如7度区)。目前我所了解的是纤维混凝土有这个可能性。望结构及材料有研究的高人能提高见。
世界城市的发展已有5千多年,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的程度大多在70%-80%以上。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1%,21世纪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
归纳总结了一些工程的含钢量,纯粹是个人经验,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钻芯取样怎样检测竣工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的结构层厚度,多少米测量一处?在不影响结构和行车道路安全的前提下,在有争议的地方用钻芯取样法。一般不少于3处,就是直接抽芯看芯的厚度,就能很明显的看出结构厚度。在《混凝土抽芯检测规范》里面有,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重要部位来的,一般不少于3个,有的是构件的3%,有的是长度的5%,可以按照每50米取一处每处3个这样来。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图,二级公路设计
前言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城市现有的市政道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沥青路面仅占很小一部分。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等沥青路面覆盖率相对较高,二三线城市还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早期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行车噪音大,而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小,城市形象美观。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法被广泛采纳。本文结合珠海市柠溪路、紫荆路、翠香路道路改造工程,阐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柠溪路、紫荆路、翠香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珠海市城区香洲区,柠溪路、紫荆路是连接香州片区与前山片区的城市主干道。柠溪路南起翠微西路,北至人民路/紫荆路,途经富柠街、吉柠路、双竹街、兴业路,全长2630米,改造后宽42米,双向六车道;紫荆路南起人民路/柠溪路,北至梅华东路,途经桃园路、银桦路、银香路、运通路、翠香路、兴华路、沿河东路,全长1688米,改造后宽4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座立交、一个地下停车场、九座人行地道、机动车道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等。 本工程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已建成的公路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出现的各种病害(如坑槽、松散、剥落、龟裂、下陷等)无不与水的侵蚀有关,水已成为构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使用寿命降低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如何避免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有效地将进入路面结构的水分尽快排出,已成为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乃至整个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各位同行,我碰到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工程图纸设计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按规范规定要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才能拆模板;现在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进度,准备自己将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以提前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C35)的75%,而达到提前拆模板,这种方案可行吗????谢谢!
主要讨论三种典型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框剪1.区分这三种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我先提两条最基本的,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补充:(1) 明确各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这一点在新的高规中已经定义得很完善了,即根据各部分分配到的地震倾覆力矩来划分(2)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应不同的位移比要求我的疑问在于这第二点,在复核位移比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时,各结构体系的界定还是按照第一条即倾覆力矩比例来划分的吗?以高规8.1.3的第四条为例,框架承担了80%以上的倾覆力矩,那么位移比的要求该按照1/550还是1/800来执行呢?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满足框剪的1/800要求的可能是比较渺茫的。按照该条文最后的说法这种情况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论证。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应用应该不少见,结构体系以框架为主,少量剪力墙增强抗侧刚度。都要分析论证岂不太麻烦了。2. 再假设一种情况,有一半地下室建筑,室内外高差超过1.5米,桩筏基础,半地下室层外围设挡土墙,以上层均采用纯框架。因基础形式为厚板桩基,可认为基础对混凝
请问大家一个非常弱的问题,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中的裂缝宽度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裂缝宽度还是指受拉钢筋处裂缝宽度,求各位前辈指教了!
水工结构沥青设计与施工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第8.1.2条计算最大裂缝宽度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不知道长期作用影响在哪里体现?
很好的书
啥也不说,直接上图,一起学习下日本人的技术
空心和实心钢管混凝土结构
各位结构佬们,求教个问题啊,现在俺正在做一个大型商场的框架结构,其中有一个长达20米的悬空长廊,估计要做钢结构,这个钢结构是不是由钢结构厂家设计呢?不是由我们设计院提供钢结构图的对吧??初次接触,有点困扰,求助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