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人工生态浮岛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但具体效果不清楚。对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的处理效果怎么样,能否进一步净化水质?
1. 浮岛的构造 1、1 构造分类 从大的方面分,人工浮岛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水和植物接触的为湿式,不接触的为干式。干式浮岛因植物与水不接触,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园艺植物,通过不同木本的组合,构成良好的鸟类生息场所同时也美化了景观。但这种浮岛对水质没有净化作用。一般这种大型的干式浮岛是用混凝土或是用发泡聚苯乙烯做的。湿式浮岛里又分有框架和无框架,有框架的湿式浮岛,其框架一般可以用纤维强化塑料、不锈钢加发泡聚苯乙烯、特殊发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树脂、盐化乙烯合成树脂、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湿式有框架型的人工浮岛的施工事例比较多,占了7成。无框架浮岛一般是用椰子纤维编织而成,对景观来说较为柔和,又不怕相互间的撞击,耐久性也较好。也有用合成纤维作植物的基盘,然后用合成树脂包起来的做法。
“浮岛” 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 改善景观; 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在这里讲的生态工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来的,他俩给生态工学下的定义是 “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 , 1988)。作为水边的环境保护技术——人工浮岛,20年前是由德国的BESTM
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1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生态技术的意义 当今社会,我国关于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生态技术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倡导彻底回到原始的建筑装饰设计中去。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而当今各种各样的建筑违背生态环保的理念,对自然的破坏十分严重,于是人类试图通过返回到原始的建筑模式中去以减小对自然的破坏,恢复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进建筑设计的发展进程,努力发展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环保的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态建筑模式。首先,第一种观点认识到了原始生态建筑的优势与价值,但态度比较消极,观点呈静止状态,没有在原始
河流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河流生态系统普遍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河流生态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资料的基础上,阐发人类活动在传统水利工程、污染物排放、过量引水及农渔业活动方面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本文对河流系统及河流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对不合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类阐发。简要介绍了水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1 、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在迅速发展,正在积极探索水环境污染全球效应问题,各种水处理污染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同时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等特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2、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分类2.1 人工湿地的定义用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才兴起的生态处理法,它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主编:聂梅生、秦佑国、江亿、宋序彤编委:王琳、王清勤、付涛、田贯三、朱颖心、刘月莉刘念雄、杨纯华、林波荣、邵磊、张峰、张雪舟郭非、徐选才、袁镔、谢玉雄 1、背景生态学自19世纪中后期创始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1971年多国合作实施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生态科学正在向对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发展。生态科学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76年在温哥华召开的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了"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相继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CHS)"和"联合国人居中心(UNCHS)",先后提出了"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人类住区政策建议"和"持续性住区"发展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对改善住区规划
深圳市生态技术跳蛙团队 我们这些立志投身生态研究事业的青年人,2008年9月在深圳组建“深圳市生态技术跳蛙团队”,自组建以来,我们大力推广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模拟分析以及生态技术在方案初期的应用。把生态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融入到设计方案中,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直观地、细微地调整建筑的布置和单体的形体,真正地做到方案的最优化。美感的东西是千万种,而技术的东西是唯一的。我们团队正在思考创新,让我们的生态技术日益成熟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现在的绿色环保生态建筑势在必行, 对于建筑师来说,在方案过程中贯彻了生态设计理 念,自然就增加了方案的竞争力,加强了方案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了中标率。 对甲方而言,在全使用周期节约了大量资金,使整个项目具有领先的市场战略。对于政府就有更多意义了,不但提高整个城市的设计水平,促进节能标准的实施,更多政府面子工程需要标新立异,有所创新。 为了生态技术的普及,我们团队制作了一些视频教程破解 版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希望我们跳蛙团队能成为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 我们更希望有业务上的合作!我们专业,收费合理,有过各种生态模拟分析成功案例,现在已
在逛公园的时候,感觉这几个地方的生态景观不错,拍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态袋采用从进口的PP%无纺布材料加工而成,它是由高分子聚丙烯及一系列敷料复合的材料制成;耐腐蚀性强,不容于污染液体;抗UV,不降解;抵抗老鼠、白蚁、蛀虫、甲壳虫等动物破坏;对植物友善。生态袋透水不透土,地下水可以从其表面渗出,从而减小边坡的静水压力,可以防止颗粒渗透。防止袋中土壤泻出袋外,从而保持了水土及植被耐以生存的介质。 袋体柔软,易于施工建设。 主要用于建造永久性植被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关营养壤土(客土)装入生态袋子中,把生态袋子、标准扣、加筋格栅等组件相互有效的连接形成金字塔机构的稳定性软体边坡。这周护坡技术对公路、铁路、江河湖泊、采石采矿场等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进行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的工程植物护坡方法,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创造植物生长基层,达到并促进植物生长正向演替的目的。
生态袋柔性边坡防护工程复绿技术一、生态袋概述:生态袋是主要采用由进口材料聚丙烯及一系列辅料复合材料制成;耐腐蚀性强;抗紫外线;不降解;其具有透水不透土的功能,既能防止袋内填充物(土壤及营养材料混合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持和及时的补充,对植物友善,植物能通过袋体自由生长。根系进入工程基础土壤中,形成袋体与主体坡面间的再次稳固作用,时间越长,越加牢固,更进一步实现了建造稳定性永久边坡的目的,大大降低了边坡防护的维护费用。在充分考虑材料力学、水利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诸多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对抗紫外生态袋的厚度、单位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外形、纤维类型、受力方式、方向、几何尺寸和透水性能及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具有抗紫外,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并永不降解,百分之百回收,真正实现了零污染。二、生态袋防护系统材料构件:1、生态袋:具备特殊功能要求的土工生态袋,其功能设计是柔性边坡结构稳定的必须条件。A、孔径太大(袋体,材料过薄) 袋装物质量遭雨水、流
1 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3大类: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1.1 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1)湿地的基底恢复: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湿地基底改造技术等。(2)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文过程的连续性,必须加强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严格控制湿地水源的水质。(3)湿地土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