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经过十多年历史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已全面铺开,在现代电力系统的各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下,建设高度可靠、有效可控的现代化无人职守变电站已势在必行。无人职守变电站的测量、控制及电量采集均应由自动化系统来完成,应能方便地在远方完成对变电站的自动监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系统结构微机化、测量显示数字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1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高压或超高压变电所中,将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它自动装置的I/0单元割裂出来,把它作为作为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而在中低压变电所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紧凑化,完整的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所机电一体化设计。从逻辑上可分为 “过程层”、
请教:钢铁冶金用户110KV变电站3台110/10KV 50MVA变压器,高低压侧母线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10KV中性点由接地变引出经消弧线圈接地,采用5~100A调容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10KV系统均为电缆出线,每段14路,单路最长为2000m,最短150m。一般正常时每段接地容流约为50A左右,但运行人员巡检发现系统接地容流值较前一时段上涨了很多,最大达到了120A,较小时还有90A左右,此段时间没有任何投切线路的操作。当时怀疑是电缆线路有问题,故采取了分布在10KV两段的双路出线倒路筛选法、停电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法,均未能查明问题原因。至今问题依然存在,请教各位专家高手,帮忙分析一下系统接地容流为什么会突然大幅上升,且一直存在约1个月时间。产生系统接地容流突然上升的可能有哪些?
针对城市变电所接地网设计的特点,分析如何确定接地电阻目标值,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提出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并对接地网材料、土壤电阻测量准确性等问题提了一些建议。电老鼠按:楼主原附件打不开,现已重新上传附件![ 本帖最后由 zyz8438 于 2011-1-3 22:10 编辑 ]
如果把一个地区的220KV,110KV,35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通过杆塔上的避雷线连在一起,理论上是不是允许这样做?在供电规程上是不是允许?本人希望有专业的人能讨论一下~~
ct的使用,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内桥的0断路器两侧都加装了保护用的ct ? 进线的断路器要两侧加装CT?一般计量的CT为0.2s 的那0.5呢?5P20的是保护的,但为什么要弄2个呢?求指教
一个220kv的变电站,110kv 220kv 10kv开关场以及保护室的接地点因该怎么选择。一次的接地和二次的接地是连通的吗?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的资料,能否上传来学习一下
求教高手:在220kV/66kV变电站中,我们在计算入地短路电流时,只考虑220kV系统吗?如果66kV不接地系统发生异地两点接地短路,用不用考虑这个两点接点的短路电流呢?
请教: 1、1、最近在网上看到河南省电力公司有部分供电局在04年以后的变电站综自化改造工程中,取消了屏顶小母线,这让我感到很新鲜。可能因为我工作时间不长,对现场的这些问题也不清楚。我现在从事的二次设计工作,但还没有接触过不用上屏顶小母线的工程。请问根据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取消屏顶小母线有它的科学性吗?(主要是从经济和技术上来分析)2、还想请教各位前辈现在的综自化变电站中,还有继电器室没?
前言摘要:近年来国家下达了不少110KV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这些项目很多都采用了标准设计管理的模式,为设计工作的标准高效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变电站的地址因用地条件限制而存在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岩石地基、卵石地基等。2015年3月,武汉岱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承接了西南某110kv变电站的项目,采用了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以及火泥熔接技术,事实证明,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的降阻效果要远远好于一般的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关键词: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火泥熔接(放热焊接,放热熔接),防雷接地,放热焊接一、项目介绍西南某110kv变电站地处山腰边,三面为坡度,一面靠山,供接地的区域受限,驻地网长宽约为100M*60M。站内表层部分为黄土,部分为风化岩,土壤在水平方向出现分层现象,下层为风化岩组成,10口深井钻探资料表明,表层土壤厚度1.2-9.1M不等,土壤电阻率较高。考虑到图纸环境较为恶劣,土壤电阻率较高,同时可供接地的区域受限等因素,不可能采取常规的外沿闭合中间敷设若干均压得水平地网就能达到要求的接地电阻。
箱式变的接地,除了室外打接地极、接地干线圈连外,室内还有必要像普通变电站那样,做一圈接地干线吗?还是说利用箱变的底座作为接地干线就可以呢?请了解的师傅们说说吧!
系统的硬件装置、数据处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机和后台机构成的集控式结构,祥泰电气提示它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 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是一个信息‘瓶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机故障情况下,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从工程设计角度上节约开支,仍需铺设电缆,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由,祥泰电气提示变电站二次产品早期开发过程是按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类、独立开发,没有从整个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凑’的方式开展,从而导致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以及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
我是一220KV变电站的新进员工,我很想知道变电站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为多少,因为说法很多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求助于各位高手,多谢帮忙!
本帖最后由 打破砂锅问到底 于 2014-9-10 09:58 编辑 变电站接地
从雷电流侵入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途径出发,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1 低压电源系统防雷措施
请问变电站接地引下线(扁钢)的颜色涂漆标准是什么?目前只看到GB/T 2681-1981里面说黄绿相间15mm-100mm,但涂刷的长度是多少?也就是刷到离地多高?另外,黑色的接地线和黑黄相间的接地线颜色,又有什么区别?
知识点:变电站电源系统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专题,为您提供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变电站的接地系统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