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文章分析了环境中景观水体的特点及其水质污染状况,表明景观水体处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综述了近年来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应将污水处理的常规生物处理技术与生态处理技术有效结合,以合乎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 投稿网友:newstar0115
【消防用水对水体的影响】 水是在灭火救灾中最常用的灭火剂,每次火灾用水量不同,少则几吨,多则上千吨不等,在扑灭火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灭火和冷却现场温度,消防员会大量使用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灭火过程中火灾产生的有害物质会被消防用水带走,或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给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增加负担;或随之渗入地下,不受控制地流入各种水系中,引发水体污染。尤其
收录于话题
Llobregat河的环境恢复项目,旨在恢复河流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场地可达性和利用率,确保能够积极展开社会休闲活动。河流穿越了城市,因此改造区被公路划分零碎,首先建造跨公路桥梁将被切分的区域重新联系,然后建立跨河流的桥梁进一步加深场地内部联系性。在河岸以周边区域因地制宜种植本土适应性植物。改造期望塑造整体统一的河流风貌,力求恢复和保护河岸周边充满生机活力的自然空间。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尤其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激增,但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也给城市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城市环境质量尤其是地表水质量不断降低,已经影响到市容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城市环境质量的变化,尤其是地表水质量的变化对正确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配置规划、有效调整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城市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避免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积极进行水体区域的环境管理,是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水域的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中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概述
铬(chromium)是法国化学家Lvauquelin于1797年首次发现的,是一种用途广泛而又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环境中稳定存在的两种价态Cr(Ⅲ)和Cr(Ⅵ)有着几乎相反的性质,适量的Cr(Ⅲ)可以降低人体血浆中的血糖浓度,提高人体胰岛素活性,促进糖和脂肪代谢,提高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等;而Cr(Ⅵ)则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作用,对生物体伤害较大。 铬污染最常见的是水体污染,如电镀铬废水、制革、制药、印染业等应用铬及其化合物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以Cr(Ⅲ)和Cr(Ⅵ)两中价态进入环境。据资料介绍,制革工业通常处理1t原皮,要排出含铬为410mg/L的废水50-60t.炼油厂和化工厂所用的循环冷却水中含铬量也较高。镀铬厂的废水中含铬量更
概况 由于每年用在河道整治上的纳税人的钱都相当可观,河流修复已经成为德意志联邦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十多年前,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启动了“巴登—符腾堡州多瑙河的整体规划”项目,其综合规划目标是恢复州内多瑙河流域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
简述环境学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一、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排入江河、湖泊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断增加,而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引起地表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 富营养化水域日益增多。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目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三种,即工程性措施,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强化法。其中生态浮床技术植物净水工程的一种,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质轻耐用。岛上植物可供鸟类休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同时能吸收引起富营养化的氮和磷。与 人工湿地技术相比生态浮岛技术最大优点在于不另外占地,较适合我国大多数河流无滩涂空间利用的特点。目前已成功用于生态浮床的植物有: 美人蕉、旱伞草、 水芹菜、黑麦草、香草根、水稻、荻、香
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方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3—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实际上,大自然在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其中水体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就保证了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水体洁净。目前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和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援引其他文献,就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予以浅议。 关键词:环保 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0 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富营养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一般认为,水体磷的增加是导致富营养化的主因,但富营养化亦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湖泊水面积、水源、形状、流速、水深等)有关。 1 流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地形图估计流域面积;通过水文气象资料了解流域内年降水量和径流量;调查流域内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了解城区、农区、森林和湿地的面积和调查污染物点源和面源排放情况。 水中总磷的收支数据可用输出系数法和实际测定法获得。 输出系数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湖
一、会议组织: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中新创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会议内容: (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 1.海绵城市理念的丰富内涵与基本要义; 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方法; 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4.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顶层设计与优化方法; 5.海绵城市典型项目和设施设计方法; 6.海绵城市设施设计的方法创新与关键细节; 7.海绵城市多部门协调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政策措施; 8.海绵城市建设运维的基本要求; 9.海绵城市规划优化方案典型案例解析; 10.海绵城市典型项目设计方案解析; 11.典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经验与教训; 12.海绵城市监测评估与绩效考核方法; 13.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创新模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关于开展场地环境评价、修复专业能力培训的通知 时间地点:2015年8月29日-9月01日 云南*昆明 2015年9月11日-9月14日 山东*济南 2015年9月19日-9月22日 湖南*长沙 报名电话:010-52885898 18710013088 报名老师:李明涌 徐晓燕
生态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 生态修复技术是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