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了一种低压线路专用保护装置,可配合断路器使用,对线路的过载、接地、过压、欠压等故障进行保护,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用电安全和用电可靠性,简化配电柜设计,提高自动化程度。关键词: 低压线路保护;反时限曲线;过流保护;硬件电路
核心提示:文章简述低压配电线路的计算负荷及其物理意义,介绍了并分析配电线路过负荷保护两个公式中的电流参数及其配合关系,举例说明两个公式的应用,总结两个公式的应用要点。在低压配电干线系统中,干线的负荷电流一般不是恒定不变而是周期性变化的,当配电线路通过短时间少量的过负荷电流时,保护电器不应动作,在过负荷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前,保护电器应可靠动作。为此,国家规范规定了过负荷保护电器与被保护线路在相关电流参数上的配合关系,常称其为过负荷保护的两个公式。笔者在审查工作中发现,有的设计人员没有完全理解公式中的电流参数及其配合关系,未能熟练应用公式选择线缆截面并进行保护校验。本文简述低压配电线路的计算负荷及其物理意义,介绍并分析配电线路过负荷保护两个公式中的电流参数及其配合关系,举例说明两个公式的应用,总结了两个公式的应用要点。1 过负荷保护的两个公式《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第6.3.3条规定,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IB≤In≤Iz(1) I2≤1.45Iz(2)
低压线路漏电引起火灾,是造成线路电气原因火灾中较为特殊的和难以防止的一种,它往往又是造成线路短路火灾的隐患。但即便是近几年国家有关电气安全的规范、标准、规程不断的修订而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至今也还未能对直接防止漏电引起线路火灾作出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仅从漏电保护用于线路防触电保护、过电流后备保护作出了规定,但线路本身漏电造成电气火灾,已经是当前电气火灾不断增多的一种重要原因,对此不得不加以重视和防范。线路漏电引起火灾,可发生在相线、相线与中性线、相线与大地之间,本文试对最常见的线路对地漏电造成火灾的形成和预防作一归纳和探讨。 一、线路非正常漏电的形成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正常低压线路通电运行时,由于绝缘层介质特性及分布电容的影响,总存在一定的漏电流。其特点是漏电流沿线路均匀分布,线路每处通过微小电流,并不对线路绝缘造成损害。当线路某处受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
提 要:本文分析低压线路漏电火灾危险性及造成原因,分类简述线路漏电防火保护措施 关键词:线路漏电 漏电检测 漏电防火保护 火灾预防
随着低压 配电线路防雷器(SPD)的广泛应用,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尤其在我们常规的防雷器安装中,常常采用多级安装进行防雷保护,即“采取层层设防、逐级分流”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 众所周知, 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存在着寿命周期,例如,我们日常的家用电器(电脑、彩电等)均有不同的使用年限。因此,我们安装使用的防雷器也不例外,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等现象,具体到防雷器的内部器件,主要是氧化锌等元件出现漏电电流增加、绝缘性能下降等。在日常的生活中,低压配电线路为了保证安全、持续有效的运行,其自身同样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这些保护装置与我们的防雷保护有
您好: 1台s9-50变压器,出口8控35导线,其余到末端25导线用户普遍反映电压低,首段测量电压分别如下:A :215v B:225v C: 239V,IA 61A ,IB 34,Ic:38A,当把三条相线用钳形表夹在一起测得24A,把3条相线和零线夹在一起是7A,零线12A,接地2.4A从电流看变压器够用,但是电流不正常从变压器出口第一跟杆下用户测得电压竟然是199V(用洗衣机/风扇/电饭锅)另一个用户距变压器750米,电压219V,打开空调(制冷1700W)后,电压降到201,两台空调同时打开,电压降至184V另一相的用户,电压210V,启动350W小电机并运行后,电压降至205V我的疑问:第一:接地产生电流是否增产2 为什么出口第一跟杆的用户电压竟然这么低为什么把3条相线和零线夹在一起电流是7A3 打开一个空调为什么电压降20V之多,而我们在另一台变压器一用户家打开空调仅降低1V谢谢各位
经常遇到220V的电路需要考虑短路电流问题,知道高压线路的欧姆法计算短路电流,如果是低压线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希望有经验的同志交流交流。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为过负荷保护,那是否该熔断器还可同时做线路的短路保护?如不可以的话?那短路保护如采用断路器,那断路器和熔断器将如何配合?期待您的回复。
设计中低压水下灯分几个回路接同一个变压器上,为了对每个回路都进行保护在条回路上都加装了断路器,但由于电压等级不一样,能对各回路起到保护作用吗?
施工现场分多个用电点,最远处约700m,整个现场用电设备总的额定功率约1500kw,绝大部分为电机带动的设备,请问1、变压器容量需多少kva?如何算得?2、导线分几路较合理?多大的导线?如何算得?3、施工时最远端处的压降如何算得?请各位多多指点!谢了!!!
因为没在现场,只能转述:原来一个大型的小区,从变电站引出10kV线路供到环网柜,然后分出两个分支箱,先后从各分支箱接了大概有8台施工箱变左右,正常运行了两年了。前两天小区的开关站投入使用,最终的线路联系相当于在变电站与环网柜之间增加了个开关站、10kV电缆增加了500m左右。第二天甲方反馈说好几台施工用电的低压侧电压偏低了35V左右,想不明白。。。想请教有哪些可能性? 之前都正常,中间就加了10kV电缆绕到开关站,多了几个开关而已。感谢大家!
一条380v线路,在末端一相线和零线打结短路,该线路变压器是100kva,为何变压器一直没有烧毁?是否是越靠近短路点的电压越高,越远越低?
原水电部1978年12月31日颁发的《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试行)》第52条明确规定:“穿越或接近导线的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于最低导线以下,高于地面3m以上”,这一条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因低压拉线未装绝缘子或因绝缘子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以及其它一些原因而使拉线带电,所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几乎各县均有发生。究其原因,都是因违犯规程所致。河南省原安阳地区13个县,自1979年到1981年,集中时间重点对低压拉线进行加装绝缘子改造以后,十多年来没有再发生过因低压拉线带电而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 那么人体接触带电的拉线后,为什么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呢?这主要从人体接触电压、触电方式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定。 众所周知,一般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42V,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电阻规定R0=4~10Ω,经实测拉线的接地电阻Rd=20~35Ω,人体接触拉线时的接触电压为Ur,当相电压为220V时,按公式Ur=(Rd/ Rd+R0)U计算得(R0和
这里的低压线路照明是指在安全电压范围上下的,12-48V的直流或者交流电路。好象地下管道或者隧道施工会用到这个电压范围的照明,据说采用这种低电压是为了防止出现灌水漏水等意外情况时线路跑电,会对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帖最后由 kukuhh 于 2017-6-12 23:07 编辑 前几天去审图,专家提出来的意见,实在不知道怎么修改。希望大家帮帮我,在这里谢谢各位了。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级数过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7.1.4。但7.1.4里没有保护级数这一说法。
请问:一般多层,从一楼一直敷设到六楼的照明干线,墙内暗敷时,保护管采用金属管好呢还是采用PC管好?请给点意见,平时没少被此类倒痛不痒的问题骚扰。谢谢~另外,在某些地方是否有特殊情况?
众所周知,低压配电线路一般设置如下保护装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故障保护.我想弱弱地问问,这些保护具体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
漏电流钳形表是检查低压线路漏电或查窃电的最好工具,现介绍给广大电工朋友们参考。 1 判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本身是否有问题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投运不上或频繁保护:在配电变压器处,用漏电流钳形表钳住交流接触器或漏电断路器出线侧的三根相线和中性线,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强行投运,如果此时漏电流钳形表的显示值大于300mA,则证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好的,这时应用漏电流钳形表判断是哪一相漏电;否则,应检修或更换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2 判断是哪一相相线漏电
1.准备工具:万用表,软铜线一根全长12M左右,登杆工具,脚扣,腰带,螺丝刀1把全长30CM左右. 2.首先在配电室把送不出电的那路漏电段开,先排除该漏电是否有送不出电的可能. 3. 在排除是漏电负荷侧漏电时,拆除该漏电负荷侧的零线,用万用表的红表笔接在负荷侧零线上黑表笔接在用软铜线和螺丝刀做1个临时接地线但接地点必须潮湿, 测得的值如果在2000欧姆以下至几百欧姆说明不是直接接地.如果测得数值在0欧姆说明是直接接地(测得的数值是四线的数值因为通过各用电器是串联的) 4.顺
请教各位大哥一个问题:在0.4KV低压供电系统中,两台变压器进线加一台母联开关并列运行,就是常说的两进线一母联供电方式,两进母线互为备用.两总进线开关跟母联开关选用三极开关,中性线是连通的,开关选用4段保护,其中一段就是接地保护,两进线开关在变压器进线处N排装有一台零序互感器,用来检测N排电流,二次侧输入到开关,当有零序电流时分断开关.但我总是觉得,三极开关应用在两进线一母联的供电方式,N排不随开关分断总是连通,当一端有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有可能向两边流向,这样没有接地故障一端也误动作了.但目前好多设计图纸都是这样设计的,不知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