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防雷电知识二十问答(转帖) 一、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二、什么叫跨步电压? 答:跨步电压是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由于土壤电阻率有一定分布,雷电流在地面上各点间就出现电位降,靠近雷击点,电流密度越大,电位降也就越大。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的电位降可使雷电流通过两脚和躯干的下部,人就会被击伤。这两脚间的电位降叫"跨步电压"。 <
厂里有两个配电室,一个是主要装置区的大配电室,管全厂百分之八十的用电,还有一个小配电室,主要是给锅炉房的设备供电的,是一台800的变压器,每次要是遇到打雷闪电的极端天气,这个锅炉房的小配电室就会出现变频器呀,软启动器呀这些设备故障停机,甚至是变压器出线断路器,但是那个大配电室的所有设备都很正常,两个配电室都是出自一个10KV母线。对于这种情况,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意见,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那些方面下手能解决这个问题,谢谢了
防侧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度超过30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采取下列防侧击雷和等电位联结的保护措施: (1)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 (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3)应将30米及
关于现代防雷电技术遵循耐用可靠的原则首先是科学的原则,其次是经济的原则和耐用可靠的原则。防雷工作保护的对象有三:建筑和构筑物、设备和人,三者需统筹兼顾,已制订了各种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防雷规范,都是围绕这三个保护对象制订出各种条例,其首要原则就是遵循科学规律。近年这些防雷规范都在修订中,如建筑物防雷规范已刚修订完成,向全国发布。这是由于科学技术近年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旧的规范在科学原则上不行了。修订规范应谨慎从事,未经过科学家们在科学原理上的论证和获得公认,也未经受防雷实践的检验通过的试用技术与产品不应列入规范。但是这不等于拒绝试用一些尚未经充分检验的防雷新产品,因为防雷工作有一些特殊性,有些规律是带有统计性的,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能靠实验室验证。这种试用就要服从科学的准则,要进行科学的考察、记录,要有防备的措施。防雷安全应该尽可能按照选定的安全标准做到万无一失,特别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国家标准的防雷规范考虑到这些方面,应该遵守,这是符合科学原则的。但是还要有灵活性,因为科技在发展,已制订的规范不可能永远正确无误,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雷电与地理、气象
图纸简介: 适合作为新手教材,作图习惯良好。防雷、电气、建筑的立面剖面分析,思路清晰,简明易 投稿网友: fengdehaizitumu 上传时间: 2013-05-14
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来自:科雷特防雷网 2004年6月15日17:42 关象石编一、引言 1998年 10月 14日是第 29届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主席、IEC主席和 ITU秘书长发表了题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的祝词。祝词指出:标准是一种“基准”,它给人们提供一个事物判别的准则,质量测量的依据和兼容及互联的保障。标准的目的在于帮助和服务于社会,帮助人们享受和利用环境而不破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生活而不是把生活搞的没有头绪;帮助人们安全的生活而不致遇到危险;帮助人们掌握先进科学的方法而不落后于社会;帮助人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被轻易损害。 世界三大标准化组织均在致力于国际标准化工作。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其所颁布的标准前言部分均宣称:为促进国际上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应尽最大可能地将IEC标准作为他们的标准,对国家标准与IEC相应标准中的任何分歧,应在该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
普及地震知识,增强全民地震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VR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展示方式,以增加地震模拟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它集成了影视技术、光电技术等现代化展示手段,从而使地震模拟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作到了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富有时代特色。 VR校园安全通过交通安全知识互动体验与趣味游戏,通过醉酒状态体验、交通安全VR体验、交通标志猜猜看、交通手势你我学、慢速赛道体验、汽车盲区你我知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学生普及了不遵守交通指示灯、不按道行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性,讲解了步行、乘车、骑车等注意事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马路如虎口,在马路上发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电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可见雷电是不可阻止的其危害也是无穷大的,所以我们要不但提高防雷技术,提高防雷意识并曾加防雷措施。
1混凝土安全作业教育内容
建筑防雷与电气安全技术
本文介绍了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防侧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度超过30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采取下列防侧击雷和等电位联结的保护措施: (1)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 (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一、电闪雷鸣时,尽量不外出,同时要关好门窗,以防球形雷电入室。 二、雷电交加时,不要使用电视机、电话等,并要拔下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 三、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游泳时,如遇雷电,镀铜钢接地棒要马上上岸,更不要停留在没有避雷装置的船上。 四、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若能披上雨衣效果更佳,千万不可躺在地上,以免增加危险。同时,要避免多人挤在一起。 五、遇雷雨天气外出时,提前放电避雷针最好不骑自行车,也不要将铁器、金属柄雨伞等导电用具举得太高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3.52 M
简单的入场安全教育记录表,用过很多工地,还算是不错。
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rar
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小发一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