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为核心筒,外围柱沿周边设梁,是作为板柱剪力墙结构还是框架核心筒结构呢?有的论文说是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否能找到规范依据?
初做框筒结构,觉得问题颇多,以下是主要的几条,烦请大家指点,谢谢! 1.柱与墙间的梁,与墙连接的位置在沿梁长向上有墙肢,是否还要设置暗柱? 2.不管设置暗柱与否,柱与墙间的梁,与墙连接的位置都要设梁端铰吗? 3.柱与墙间的梁,与墙连接的位置下方是洞口,无法设置暗柱怎么办?是否要调整连接位置到可以设置暗柱的位置? 一个7度区的框筒结构,地下5层,地上23层,室外房屋高度接近100米,请有经验的人士指点有哪些需注意之处.谢谢!
问题自我正在设计中的一个实际项目,其大致情况为:3幢塔楼,T1为26层,裙房4层,高度120米;T2及T3为22层,裙房4层,高度约95米;3座楼裙房互相独立,两层地下室将3座楼连为一体;6度设防,基本风压0.5kPa。这4个问题如下: 查高规的规定,本工程未超出框剪结构高度的限值,是否可以按框剪结构设计?初步设计中T1按框筒结构设计,T2及T3按框剪结构设计,您的书里对类似问题有阐述。初步设计审查时有专家提出:按框筒还是按框剪设计应更具剪力滞后效应来确定。请问如过剪力滞后效应明显,高度未超限,也一定要按框筒结构设计吗?(3座塔楼结构布置的确很像框筒结构)
手上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结构,在整个结构的中间区域,有几层楼层高由3.5m突变到7.0m,所以在突变的部位,侧向刚度比很差。现在想在7.0m楼层的核心筒范围内加一层楼板,但是核心筒与外框架没有梁联系,外框架柱之间也没有梁拉着,这么做的话,这个夹层能否当一个结构计算层。立面:夹层结构平面补充一下:楼面梁
我在做一个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中间筒体的剪力墙在Y向的长度,一片墙体有9 .2米长,并且在X方向还有上下各7米,总工认为墙体长度超过8米要求,开技术洞,把剪力墙长度控制在8米内,详附图,墙体(7。1+10。1+7。1)米,我认为可以不开技术洞,墙体应该两个方向分开算,也就说最长是10。1米,超过还不算特别多,
一高层100米、4.5米层高的公寓式办公楼原布置如下图一,左右两侧中柱的宽扁梁为1000x350,因为层高问题甲方想把该处中柱和宽扁梁去掉,现布置成图二云线所示的剪力墙布置。请问这样布置是否可行?2轴线和6轴线处主梁是不是可以不用拉通?下面上图。
高规9.2.2说: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筋。然后我的问题是:此1/4定义的应该是lc的长度吧,那阴影区的长度还是按7.2.15中有翼墙的范围定?
现在做的一个框筒结构,柱距8.4m,层高3.9m,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采用无梁平板,看到很多设计介绍多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大板。如果用无梁空心楼盖结构,是否可以?设计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采用什么样的简化计算模型?
本帖最后由 ytg123456 于 2015-1-21 15:17 编辑 框筒结构中的筒的刚度弱,筒内剪力墙少,底部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吗?规范仅对框柱刚度弱的予以加强,对筒体弱的没提要求。
一、高层钢结构支撑框筒体系的产生 1、支撑框筒体系是用于高层钢结构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抗侧力体系,它的空间工作性能要求其柱距不能大于4.5米,与一些高层钢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相矛盾。 2、一些高层钢结构为了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明朗的外观,要求外圈结构采用较大柱距和较矮的窗裙梁。为使这类稀柱浅梁框筒也能充分发挥抗侧力立体构件空间工作的效能,借鉴桁架的力学概念,增设大型支撑,形成支撑框筒,简单而巧妙地克服了剪力滞后效应。
框筒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
不少框筒结构的设计,角柱面积很大,有的是L形角墙或角筒。框筒结构角柱面积必须大吗? 感觉这样既浪费材料,对结构受力状况,也不一定有利。虽然可加大框筒整体刚度,但也有可能更增加滞后效应,不一定有好处。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期(强震区)建造一座37层钢框筒结构,实施方案是无角柱,建筑物每个角上的窗裙梁按铰接设计,以相互传递腹板框架与翼缘框架之间的剪力。由此可见,不设角柱都可以,为什么设了就必须很大? 结构设计论坛的朋友们,有谁设计过框筒结构角柱的?谈谈想法,大家共同学习。
本帖最后由 lengliqun 于 2014-3-3 09:29 编辑 框筒旋转餐厅全套结构施工图大样全
对于 9.1.11-3,我是这样理解的: 1)“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0%”应该指的是某一层的框架地震剪力, 2)“其最大值不小于底部总剪力的10%”指的是框架所有楼层的地震剪力最大值, 但不明白的是“按底部总剪力的20%和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5的较小值调整”的楼层是1)中的某一层框架地震剪力,还是2)中框架所有楼层地震剪力均调整? 对于规范此条规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我做的一框剪(筒)结构,26层,除了核心筒外在周边也布置了一些剪力墙,但核心筒长11.2米,也要开结构洞吗?个人意见:开结构洞为了避免个别墙肢刚度太大,地震时吸收能量太多,首先破坏,然后各个击破,但核心筒既是主要受力构件,承担了绝大部分剪力,也就没有各个击破之说了,因此不需要开洞。请各位不吝赐教。
板柱剪力墙与框筒结构的判别及设计差别
如题,甲方给了一个户型,99米高,8度抗震,这样的户型平面,框筒结构能这样设计吗?哪位高手遇到类似问题,不吝赐教。多谢了。[ 本帖最后由 lei123003 于 2011-5-19 22:36 编辑 ]
高规11.4.18 第2条,筒体底部加强区沿墙肢长度宜取1/4高,底部加强区以上墙体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我想问:1.底部加强区取1/4高,是筒体角部还是筒体全部(包括里面的)2.底部加强区以上,是筒体角部还是筒体全部都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因为这条,勘误表没有勘误到,所以有点疑惑。如果全部设,个人觉得太过浪费了,其实起作用的是周围的墙体,里面的基本就是分割+承重了,分配到的很小。
图纸简介: 对于结构新手来说,如何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此将此经典剪力墙布置图拿出来,以供结构新手参考学习。 投稿网友: xyyang3812 上传时间: 2013-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