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厂家让放的面粉,培养了一段时间,池子都是发黑的。每小时进2方的污水,生化池每个是4-5个立方,后面没有MBR,出水要求只要清澈就好。生化池中都有填料,好氧池组合填料。
典型生活污水水质及排放标准1.典型的生活污水
向各位请教,做了很多有关生活污水的方案,但是对于生活污水和优质杂排水的水质指标到底是多少,还是不太清楚,COD、BOD、SS等还有,就是出水标准到底有多少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北京市),好象还分A级,B级的,哪位知道有关这方面资料的,请帮忙,谢谢
急求助 小弟现在毕业设计中,欲想通过多个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数据的比较从而计算得出所设计污水厂的进水水质,请大家指教啊!! 谢谢了
城镇生活污水,有部分工业水(啤酒厂为主)A2O工艺,日进水量2.5W,这几天由于在新建污泥感化车间,不能脱泥。23号出水水质还不错,COD36,氨氮1.3。24号出水马上变差,很浑浊,初步是怀疑污泥浓度过高,污泥老化,沉降比54%,污泥浓度4500,24、25进行大排泥,将污泥打入到事故池,沉降比减下来了,30%。可是出水仍旧浑浊,氨氮9-10,COD60-70.出水溶解氧2-3.进水浓度COD200左右,氨氮40左右,BOD测不了。老师们给支个招啊,还有就是最近在更换曝气头,完成2/3,曝气效果较以前好了很多,是不是把以前池底沉积的淤泥曝出来影响到了呢?没有脱泥已经有将近半个月了,取沉降比看,排泥后沉淀过程都比较明显,就是上清液有细小泥粒,很混,污泥黄褐色,不臭
如题,我有问过同事,有说COD 400~600、BOD 200,,也有说COD 200~400、BOD150,这两种说法相差了近一倍啊,,,
我厂的设计能力是1万吨/天,实际进水量为4500吨/天,由于管网的不配套,进厂水水质COD浓度为100mg/l,BOD浓度为40mg/l,采用的是百乐克工艺,不知道这样的水质适合培菌吗?如果可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希望高手指教哦,呵呵,谢谢。:handshake
AAO工艺,近一两个月时不时涌进大量奶茶色,难沉淀,呈胶体状的污水,测出SS和PH偏高,其他还好。进水SS设计不超过180,现在经常出现SS大几百,甚至超过1000。 厂里以前平时MLSS差不多是四五千,现在缺氧段和好氧段都超过了10000,MLVSS不足3000。 由于某些原因,我厂无法控制排泥量。 SO。。。综上,大家有没什么好办法?
我国北方经济产业开发区(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污水厂进水水质一般为多少?如有现有污水厂的实际进水水质资料最好。望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我现在在做一个县城的污水处理厂前期设计,需要论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组成,其中工业园区的工业类型包括丝网业、鬃毛加工、化工和食品加工,其中丝网业占主导地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量比例约为1:2,求证此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情况,B/C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求助各位大虾指点一二。叩谢!
今天上午给师傅看了个作业,哎,完了师傅直接一句:方案没做好!我杯具了。。。。。。。好菜啊!好菜啊!菜得不是点把点。。。。。。。。[ 本帖最后由 liballack921 于 2011-10-17 09:51 编辑 ]
有关含氟污水处理水和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倒是定的很详细,但是关含氟工业的废水水质却不容易查到,我想请问下有哪位知道相关资料或者哪里能找到相关资料.我查到的很多都是关于环评的,而且都是处理后的水质.
上一篇文章写了《污水集中收集率要≥73%,污水厂进水BOD要≥138mg/L,你们达标了吗?》,文章提到
有6个月的水质监测实验数据,以月计:包括各指标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频率不确定) 请教各位,应以哪组数据作为设计的进水水质?有何标准?"项目单位:mg/l(pH、sv、 粪大肠肝菌除外)" BOD5 COD OC NO3-N NH3-N T-N T-P SS pH 进水 最大值 144 194 35.4 1.60 31.2 31.8 2.64 235 7.64 最小值 39.5 67.8 15.8 未检出 12.2 13.8 1.11 25 7.25 平均值 70.2 118 24.2 0.06 20.9 21.5 1.84 82 7.46
进水COD220-240左右,处理工艺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之前一段时间COD400-600,间歇进水,填料挂膜成功。 最近进水COD降低之后,连续运行系统,发现接触氧化池生物膜逐渐脱落,曝气池翻出的水花也不再呈棕褐色,没有之前污泥的味道。出水也不再那么清澈,有些模糊,出水池中的水蚤也不见了,COD从之前的50左右,达到80-90。 好氧池出现跑泥现象是不是因为COD进水负荷过低导致?还是因为过度曝气?今天我将好氧后的平流沉淀池污泥回流,发现沉淀池里的污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泥都跑哪去了,后续怎么操作能够进行补救? 另外,连续低负荷进水,是不是很难保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谢谢指教。
1、有效去除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等。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会在超滤膜表面沉积并继续繁殖,会导致超滤膜微孔堵塞。 2、降低进水浑浊度。 如果水中微生物、悬浮物等含量过高,水会变得浑浊。它会阻止光线透过而影响光学效应。 3、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4、去除可溶性有机物。 可溶性有机物通过一般的过滤很难被有效去除,因此一般采用氧化法或吸附法进行处理。
上次说过:加阻垢剂和软化选择的问题。有个朋友说:一般阻垢剂的加药量是稳定的,不能随水质一起变化,不如软化好。这个问题使我联想到下面几个问题:1.软化其实也不能满足水质变化要求,他的再生是由时间决定的,一旦水质变化大,就会过快饱和,但是系统没有及时再生(时间决定),便使RO受污染。有人说:如果时间设短点不就行了,这样也许可以,但是浪费再生药剂。2.听说现在有一种加药系统可以随水质变化改变加药量,能使水质趋于稳定,好像是Nalco的,不过价格很贵,有些大系统已经用了。3.能不能让软化器的再生也随水质一起变化,也就是说不是靠时间设定,而是由它是否饱和决定。实现这个,我想能否从电导率下手,饱和前后的电导是不一样的。稳定对大系统还是很重要的由于工作不久,能力有限,个人看法,希望大家探讨!!
某工业园区内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时是按照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设计的,设计选用的是A2/O工艺。 设计及环评批复的污水纳管标准:CODcr≤380mg/l, BOD5≤160 mg/l,SS≤200 mg/l, NH3-N≤30 mg/l,TP≤4 mg/l,TN≤40 mg/l,其它污染物指标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排放标准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