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注论坛转来的,哪位高手帮忙解答一下尊敬的朱老师: 您好,我正在阅读你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一书,受益匪浅。今天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应用与分析》一书中第235页,关于【特一级】框架柱和和框支柱剪力调整一栏中,均是在【一级】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基础上放大两个1.2倍。我在新【高规】3.10.2条第二款与3.10.4条第二款中只看到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取增大20%,不知道另一个1.2倍从何而来。有人说是3.10.2条柱端弯矩增大20%,剪力是在这个弯矩增大的基础上求出,然后再放大1.2倍,而我认为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均是对【一级】框架柱或框支柱(已考虑强剪弱弯)的增大,剪力增大系数没必要放大两次。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另外就算可以放大两次,新《高规》3.10.4条第二款说:【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应增大20%,并未说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应增大20%(而是取得增大系数1.8),而《应用与分析》235页从上往下数第七格剪力一栏中仍然取在一级的基础上两个1.2连乘,不知道另一个1.2从何而来,请朱老师不吝赐教
本帖最后由 出门忘伞 于 2016-10-1 22:13 编辑 用广厦建框架结构却出现框支柱,没有转换层,也没有指定转换层。 本人新手,望各位多多指教。广厦模型:
手上一个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范围剪力墙抗震等级为3级,框支柱是2级,框支梁按规范应该是2级,但是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抗震等级怎么确定?规范哪里有写吗?微博私信朱炳寅,只是回了我在他的高规书上,没有直接回答我,郁闷……,哪位大神能回我吗?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12-20 17:22 编辑 框支梁与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KZZ和KZL。 框与柱与框架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 芯柱呢,在砌体规范及结构设计中有定义的,只是目前为止,我没有做过有芯柱的工程,先把芯柱的定义写在这儿吧 芯柱是墙体砌筑完成后施工的柱,按芯柱平面图布置芯柱,芯柱截面不小于120xl20mm,芯柱沿房屋上下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整体现浇,芯柱内竖向钢筋按设计,一般1Φ16;芯柱钢筋应与基础梁或基础的预埋钢筋搭接,上、下楼层的钢筋在圈梁上部搭接,搭接长度为40d;每层墙体砌筑完毕后,砌筑砂浆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强度平均值≥1.0MPa)后,方可浇灌芯柱砼,每一层的芯柱必须在一天内灌注完毕;在灌芯柱前,必须清除砌块孔洞内凸出的砂浆,与砌块底部的毛边,以便于浇灌芯拄砼和避免形成“颈缩”现象;每层砌第一皮时,芯柱位置应采用清扫孔的砌炔(K422D)砌筑。浇注芯柱砼前
1.“《抗震规范》要求:剪力墙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并应满足本章第6.3节对框架柱的要求;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1)这条容易控制,无非构造满足框架柱即可。2) 规范中似乎并没有找到,计算时端柱需要按框架柱要求执行(例如:弯矩、剪力放大系数等等) 2.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那么1) 剪力墙端柱属于框架柱还是非框架柱,是否参与0.2V0的分配了?2) 框架柱在弯矩及剪力根据不同的抗震都等级是要有放大系数的,剪力墙端柱是否需要调整?3. 同理在框支结构中,剪力墙端柱是否属于框支柱?如果属于框支柱,那么除要满足第2条的内容外。1)框支柱的纵筋从构造上还应伸入上一层的剪力墙中。2)还有其他种种.....
本人做一个6度区的框架结构,三层。根据规范为四级框架,框架结构中存在几根托柱转换的框支柱,此时的框支柱以及定义的框支梁的抗震等级应为几级?规范上只定义了部分框支剪力墙的框支框架抗震等级最小是二级。
小弟初出茅庐,最近一个工程,框架七层,八度区,一级抗震,PKPM计算出了有一些柱子出现上层柱纵筋配筋比下层的大,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是模型的问题还是受力的问题,请问你们有遇到这种情况吗?:):)
本帖最后由 duanaihuihui 于 2014-4-4 11:23 编辑 首先 考虑到长度是72米,我打算设缝,但是总工不允许,理由是上面是住宅,不可以。小弟认为这个不符合规范,但是总工坚持不设缝 第二
芯柱只存在于框架柱里吗?墙里面的是芯柱还是构造柱?
图中为某学校的的大门和门卫室,中间为5米高框架结构,两边为3米高砖混警卫室,框架柱嵌入砖墙拐角处,此建筑物进行加固,属于结构体系混乱吗?需要把砖混的墙拆掉和框架部分脱开吗?还是不用脱开只需要把砖混部分的墙体抗震承载力计算满足即可?
六层框架结构,一层400*400的柱子,其他的350*350 一层4.8M,其他3M其他都算过了,刚重比差这么多是什么情况啊,求大神指点!:'(
PKPM和YJK柱子剪跨比简化算法中,柱净高取值好像没有减掉梁高,取的是层高,不知大家看法如何,再有h0如何取值,箍筋和纵筋直径还没定呀,请指教
地震设防7度,地震分组三组,加速度0.10g设计一个高度24m,建筑物宽度为8.7m,建筑物长度45m,层数4层,层高6.0m。这样的建筑物可以吗?防震符合要求吗?
问个技术问题,我这儿有个很小的框架,因为上下层高相差较大,底层6m,上部都是3.6m侧向刚度比算不过,试来试去只有收截面最管用,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收截面的话一次性要从600x600收到400x400,一共就是四层的房子,一共几千个平方,算倒是算过了,位移角和受剪承载力以及剪重比刚重比都没有问题,侧向刚度比差一点点,问题不大,从指标上看没什么问题了,想问实际情况这样的问题大不大毕竟一次性收截面很多
五层框架,每层高六米 共30米,功能厂房,loft形式,半层处怎样导荷?半层处荷载是输在每层的梁上?还是柱子上?还是半层高处在设到虚梁?
关于框架基础拉梁的认识 在《抗震规范》6.1.11中提到,框架单独基础在某些情况下宜设基础拉梁。 其中的两种情况:一是“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另一个是“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这两条给人的感觉好像基础拉梁是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而且从拉梁的名称上理解,好像拉梁主要是起拉的作用。这是顾名思义产生的错觉。 拉梁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1) 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在没有地下室的情况下,首层柱高=首层层高+埋入土中的柱高;如果没有拉梁,则相对于上部楼层来说,本该加强的底层会变得又高又柔,不利于抗震;
我用PKPM计算框架结构,发现框架梁的配筋包络图比用弯矩包络图计算的配筋面积小,请问各位大侠这是怎么回事?我原以为是因为弯矩乘以折减的缘故,但是经过计算不是这样的。
一个多层框架,因建筑造型需要框架柱截面要做这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我原本建议只收柱截面不作转角,最后由建筑作外包包成有转角的样式,但甲方不同意.不过计算倒是符合规范要求,以前作过柱下圆上方跟下方上圆的,不知道象这次这样的变化在计算上和构造上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框架的伸缩缝一般是55m,这个是不是可以放宽些,做到70m违反强条吗?我看现在好多工程都用后浇带来代替伸缩逢,这种方法可行吗?
框架柱和框支柱
框架柱和框支柱专题,为您提供框架柱和框支柱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框架柱和框支柱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框架柱和框支柱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