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开发的污水深度脱氮技术种类较为丰富,根据基本原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物理化学法只能去除氨氮,基本原理是利用氮的几种存在形态的特点,尤其是利用气态氮的特点,将废水中的氮转化生成气态氮或交换固定氮,以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工艺主要有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生物法脱氮的主要原理是经过硝化反硝化处理,将水中的氮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2)排出体系外,生物法主要有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人工湿地法等。3.1物理化学法3.1.1折点加氯法折点加氯法是向废水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氯、氯气、液氯以及次氯酸盐(钠盐或者钙盐)等含氯氧化剂,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气态氮,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当氯气通入废水中的量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氮浓度趋于零,继续通入氯气,水中游离氯含量逐渐增加,因此该点被称为折点。氯化法除氮的关键是投加氯氧化剂的量要合适。按化学计算,折点加氯反应需氯量(以Cl2计算)对NH3-N的重量比(即折点)为7.61
目前,在我国城市及乡镇污水处理中,氮、磷含量较高,在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中,排泥除磷与反硝化工艺均需要应用碳源,为了能够使出水的氮含量与磷含量达标,就需要投加额外的碳源,但该项费用较高,采用此方式会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我国生活污水属于非常典型的低碳源污水,因而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成为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热点。鉴于此,本文对一系列脱氮除磷技术,如外加碳源、取消化粪池以及磷回收等技术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低碳源污水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Municipal Nutrient Removal Technologies Reference Document
本帖最后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3-9-24 17:55 编辑 一本好书,AAO法。王晓莲写的。
传本新书供大家下载,学习。
污水脱氮原理及工艺详解
我现在在调试一个生活污水,进水水质COD大概在100mg/l左右,氨氮在25-30mg/l,总磷在3mg/l.用的是A/0工艺。污泥投进去差不多一个月了,但污泥浓度总是提不上来,出水氨氮,总磷严重超标。请问各位高手有什么好办法脱氮除磷。还有营养物投加糖蜜。
现在国内各处都在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厂跟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的区别就是运行费用要低,常规的工艺有人工湿地,IBR、BL等,关于IBR、BL工艺本人感觉主要跟一般工艺的区别就是将UASB的三相分离和曝气池结合起来了,然后在曝气池中可以实现泥水分离,这样就可以提高曝气池中污泥的浓度。 关于这点我想求助论坛里的大牛,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工艺,他主要的优势是靠它形成的生物膜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不知道现在的接触氧化法是否需要污泥回流,如果不需要回流那用于乡镇的污水处理是不是效果很好,其脱氮除磷的效果究竟怎么样??
A2O法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与应用(王晓莲)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技术详细分析详情见附件枭龙风机:call:13906409308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却普遍存在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问题,且不能去除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 对于MBR技术,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市政杂用水进行回用。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中水”是指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放标
在传统污水生物脱氮去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均为异养茵,其生长需要足够的碳源。我国典型城市污水属于低碳源污水(COD<200 mg ·L-1、 COD/TN<5、 COD/TP<25),对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氮、 磷达标排放是一大瓶颈,因此应投加外部碳源以满足脱氮除磷的需要。污水处理厂常利用乙酸、 葡萄糖、 甲醇和乙醇作为外加碳源、 投加化学药剂和采用分段进水方式提高脱氮除磷效果,但是上述方法将导致污水厂运行成本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