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摘 要:理论上,连续梁的支座都是有沉降的,但因种种原因,这种支座的沉降在连续梁计算时常被省略或忽视。本文分析了连续梁支座沉降对内力的影响 投稿网友:kglxhxg 上传时间: 2013-07-11
请教一下前辈们,在同一条连续梁的,我想在中间的支座上形成铰支座,不传递弯矩和扭矩给中间的支座,除了把连续梁的位置错开可以点铰这种情况,但是楼下往上看会感观不太好。所以想问一下大家,能不能再模型里面,同一条连续梁上点铰,然后构造上来处理呢?谢谢
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先简支后连续”的大桥,目前有些混凝土永久垫石顶面的平整度和高程稍稍超出了一点规范要求,但是现在业主又急着赶工期,不可能将永久砼垫石打掉重新做……现在我想请教一下,永久支座不平对连续梁有多大的影响?感谢各位能提供帮助!分析内容要多了或者是有个人论文可以让分享一下的可以传我邮箱:yn0506@163.com
请问各位高手,悬臂浇注连续箱梁,一般临时支座采用硫磺砂浆,若临时支座采用砂箱可不可以?若可以,采用砂箱临时支座的的最大跨径可以达到多大?90米可以吗?
连续梁曲线桥支座反力的分析
72+120+120连续梁施工: 1、0号块施工需要临时固结。设计院设计墩顶有临时支座和锚固筋,但设计院建议我们的墩旁设置临时支墩一起承受。计算怎么计算临时支墩怎么设置。[ 本帖最后由 li_yang_chu 于 2012-5-24 15:26 编辑 ]
连续梁中间支座能否点铰!询问过不少专家,大多数都是不可以点铰,因为支座筋是拉通的,如果剪扭计算不过,一边点铰是否合理。支座筋减少按理说对墙的受力是有利的。
悬浇连续梁墩梁临时固结形式常见的有六种。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种:墩顶预埋钢筋和硫磺砂浆临时固结垫块组成的墩梁固结。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较为方便,梁体施工过程中比较稳固安全。缺点为电解电阻等容易出现故障,往往不能完全熔化临时支座。
[ 本帖最后由 qqhejhl 于 2010-1-26 15:17 编辑 ]
结构设计新手,想问个关于连续梁中间支座底筋的锚固长度的问题:如果中间支座负弯矩较大,需按双筋截面计算的话,此时底筋受压,那底筋应该按0.7la来锚固吗?是的话如何辨别pkpm计算出来后哪些梁是双筋梁呢?
1工程概况 青山河大桥主桥为双幅45+3×70+45=300m一联的连续悬臂箱梁桥。内蒙古巨合滩黄河大桥主桥为55+5×100+55=610m一联的连续悬臂箱梁桥,两桥主桥部分都要采用临时约束进行施工,最后将临时约束解除进行体系的转换。 青山河特大桥主桥的临时约束长3.5m,宽0.3m,?设计C40混凝土,中间有精扎螺纹钢筋穿过(具体形式见图1),左右共计8个T构,体系转换有严格的顺序及时间的规定,必须先合拢边跨,然后解除边跨的临时约束,再合拢次边跨,解除次边跨的临时约束,依次合拢。
如题。假设框架梁通长筋为2D20,支座处配筋为4D20,那么其中的两根20的钢筋要在何处截断呢?虽然规范上的说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能每根梁都那么算的。那么请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上部纵筋一般在何处截断?是跨度的多少分之一?
连续梁中间的支座可以传递弯矩,所以从结构力学上来讲 连续梁中间的支座应该是固结,可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 往往把结构中 梁柱节点的位置只约束竖向位移而不约束转动,这从结构力学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一种铰接,可是数值模拟显示出来的结果却是 在连续梁中间支座(也就是梁柱节点的位置处)有弯矩存在,所以我一直很纳闷 为什么我在数值模拟软件中 只约束竖向位移 (相当于铰接)中间支座依然有弯矩存在, 想问问大家连续梁中间的支座到底是一种铰接还是固结 如果做数值模拟 这个梁柱节点的位置的约束该怎么考虑呢?谢谢大家
求:大跨悬浇连续梁桥临时锚固措施及计算 大跨悬浇连续梁桥的临时锚固措施,关系到整个桥梁施工的安全与成败!请有相关经历或经验的朋友,帮忙提供有关的图纸或计算书!谢谢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10-2 09:22 编辑 如下图,连续梁4跨,中间支座也是框架梁,此时4跨连续梁的配筋是怎么配?必须通常配吗?底筋可以在中间梁支座处分别锚固吗? 我觉得底筋是可以断开分别锚固的,上部钢筋应该通常配,当然能通则通。
我用TSSD 3.0计算连续梁,每当完成计算及配筋进入绘图时,不能显示连续梁的立面和全部剖面,只能显示其中某一个剖面。不知何故?
哪位有“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目前在做的项目有点特殊,为45+80+45的连续梁桥,中跨80米中中间40米为钢箱梁,两边各20米为混凝土箱梁。哪位有没有类似桥梁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多谢了啊。。。。
我想问 连续端设置的临时支座比永久支座高,伸缩端落在永久支座上,转化为连续体系后连续端落在永久支座上,那不是变成了不均匀沉降吗?
绘制梁施工图时,对于连续梁的制作判断问题一直很疑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做的呢?像上图的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右上角节点两端的次梁如何判断搭接关系呢?
矮千斤顶顶升法更换连续梁桥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