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假设框架梁通长筋为2D20,支座处配筋为4D20,那么其中的两根20的钢筋要在何处截断呢?虽然规范上的说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能每根梁都那么算的。那么请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上部纵筋一般在何处截断?是跨度的多少分之一?
翼缘板粘贴CFRP加固连续梁负弯矩的试验研究
pkpm画结构平面图中“连板及挠度参数”这项大家都师怎么选的?负弯矩调幅系数:??左、右端支座:??“板跨中正弯矩按不小于简支板跨中正弯矩得一般调整”“荷载考虑双向板作用”要不要勾选?为什么这样填,谢谢了~
从别人那听说的,次梁性质的连续梁,在支座处的连接有角度,角度如果超过1:6的话,负弯矩不能可靠传递,此处就需要按照铰接去复核跨中底筋配筋量,为什么呢?主梁连续梁在柱子处折角稍大的话就不需要考虑吗?是跟锚固有关吗?
简支梁的弯矩和剪力最后可以通过叠加得出最后结果。但是有3跨连续梁因为每跨上面都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现在可不可以先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的弯矩或剪力,然后再算均布荷载的弯矩或剪力,最后按简支梁的那种思路叠加汇总呢最后???
如题,如果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跨连续梁支座内力,如何再计算每跨跨中的弯矩,除了力矩分配法,有没有别的方法计算多跨连续梁的内力,急求高手指教!
我想知道这个82.81 KN·M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怎么也算不对。
如下图,如何模拟类似pkpm这样的连续梁? 支座如何设置,我已经试一晚上了,计算出的弯矩和PKPM都不符合另外我要加上如下图的节点弯矩 如何做到????????希望高手贴个小模型 谢谢!!!!!!!!!!
本人是设计新手,用PKPM算框架结构,按四边简支计算,不调幅,每次算出的中间支座处负弯矩很大,如3X6的板,中间支座负筋配到D10@150才能满足要求,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请各位大侠多多帮忙,非常感谢!
为什么一般13,16米连续梁负弯矩区都采用普通钢筋,而不采用负弯矩的预应力啊,负弯矩预应力有什么要求吗[ 本帖最后由 tony19850811 于 2012-9-20 17:37 编辑 ]
我用TSSD 3.0计算连续梁,每当完成计算及配筋进入绘图时,不能显示连续梁的立面和全部剖面,只能显示其中某一个剖面。不知何故?
哪位有“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目前在做的项目有点特殊,为45+80+45的连续梁桥,中跨80米中中间40米为钢箱梁,两边各20米为混凝土箱梁。哪位有没有类似桥梁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多谢了啊。。。。
论文简介:摘 要:理论上,连续梁的支座都是有沉降的,但因种种原因,这种支座的沉降在连续梁计算时常被省略或忽视。本文分析了连续梁支座沉降对内力的影响 投稿网友:kglxhxg 上传时间: 2013-07-11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是在高规里的规定,那么在非高层建筑的计算中这个系数是不是要改成1?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10-2 09:22 编辑 如下图,连续梁4跨,中间支座也是框架梁,此时4跨连续梁的配筋是怎么配?必须通常配吗?底筋可以在中间梁支座处分别锚固吗? 我觉得底筋是可以断开分别锚固的,上部钢筋应该通常配,当然能通则通。
KL在中间支座处上下错开,是否还连续,能否传递负弯矩?如图所示
最近要做一个设计,欲求50+80+50左右跨径的连续梁或刚构桥的图纸一份,哪位同行老兄有资料,借给小弟参考一下,万分感谢啊!!!
现浇连续梁裂缝的问题我们施工的桥刚浇了一联,3跨75米,分上下2次浇筑,施工缝在箱梁与上顶板连接处,浇完下部后没发现问题。浇完上部顶板后,顶板出现横向裂缝,裂缝在中间50米范围内,间隔2--3米,大部分横向贯通、上下裂透,裂缝发展到第一次浇筑的下部箱梁为止。求教裂缝原因及处理办法。
> : > 多跨连续梁计算系统是依据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98年)开发的工程辅助设计软件,该系统考虑多种支撑方式(弹性支撑、刚性支撑、自定义支撑)、多种单元模式(普通梁单元、弹性地基梁单元)、多种连接方式(节点铰接、节点固结)、多种荷载(集中力、均布力、滚动力),并且考虑二次现浇,此外该系统提供直观的3D视图方式显示连续梁实体模型、荷载、作用效应等,并且为用户提供完整的WORD格式报告书。 http://www.easydoing.net/setup/hl.exe
各位,本人设计了一个连续梁,梁的净距一般,支撑宽度较大。我们院一般的做法是:计算跨度取支座中到中的距离,对于计算结果做以下调整:将剪力、支座负弯矩在支座范围内的峰值消除,正弯矩不作调整。这样一来由于支座宽度大,结构弄得计算跨度很大,正弯矩也很大。我想可不可以这样处理,请高手指教。利用有限元计算,连续梁分为两种单元,支座上的梁作为弹性地基梁,净距内的梁就按一般的梁结构处理,对于计算结果我比较了一下,剪力和负弯矩与上述消峰的结果差不多,但是跨中弯矩明显减少。我感觉这样做没有什么问题,不知各位专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