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雨水回用,遇到一些问题,想跟各位大神探讨一下:1.弃流问题仍是大问题啊。做了几个项目,都是直接套的比较常见的弃流装置,雨量式的。考虑过做弃流井,但是弃流井的大小计算什么的,规范上都没有,尺寸确定不下来。2.蓄水池大小计算:关于这块的计算,我觉得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汇水面积来算,规范7.1.3上有说明,不宜小于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出去弃流量。雨水设计径流总量计算式为:W=10ψ h F 那这个h到底怎么取值?取多少?前段时间做了江门的一个项目,说h要取到180,但是这是不可能的,算出来面积太大。二是根据用途来计算:假设回收的水用来绿化的话,我的蓄水池只要保证我的绿化用水就行了,多余的水溢流到市政管网,并布置补水管,这样设计蓄水池的体积就比较合理。但是有的业主什么的不赞同这个做法,因为规范上没有。。。3.清水池的体积规范上倒是有提,但是一般做得很小。
什么是中水,中水这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废水回用,通常与中水回用混为一谈,但是有所不同,废水回用指工业废水经过UF+RO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的,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回用水:以上二种都可以称作回用水,但一般厂家为提高回收率都有会结合起来做。 中水回用,就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水资源已经收到多部门重视,雨水回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更是广受热议。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
一、对屋面雨水排水技术认知的四个阶段 1.认知的第一阶段 当时采用苏联规范的重力流理论,来设计我国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方法采用438公式,小檐降雨量采用苏联规范的50、60和75mm三项参数。造成的后果是大面积工业厂房相继出现车间内检查井冒水现象,冒水的检查井井盖即使用铸铁锭压住也旋即被掀翻冲动,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等工厂当年一逢大雨就频频告急,专业人士有鉴于此,确定:
中水回用中源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在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后,由于污染物与药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废水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的目的是将污染物氧化还原成无害的终端产物或较易被物降解的中间产物,通过氧化还原,可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还原分解,降低了水中的BOD、COD。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是并存的,元素(原子和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引起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失去电子叫氧化,得到电子叫还原,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还原的电子得失理论,用于阐明无机物的反应原理是适宜的,但无法用来阐明有机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因为有机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没有明显的电子得失。对于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的过程,可以按照加氧或加氢反应来判断,把加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加氢或去氧的
废水回用技术在广东的实际
本书针对我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的形势,分析和探讨了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其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水再生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中水的水源与特性,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污水化学与物化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处理、生物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和中水深度处理等,并列举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例。本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如果有需要可以到这里下载资料: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431294&topID=114897
beidouep一、工程简介【北斗环保】 本工程是收集各小区的优质杂排水(如洗脸、洗澡、洗菜水等),经过管道收集到一起。日处理水量为240m3,每小时处理水量为16 m3,其水质如下: 二、工艺流程简介: 方案简介: 1. 细格栅:自己制作为细网状或直接向厂家定做 2. 调节池一般设计为1.5-2.0h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向其内曝气(为了减轻调节池发生厌氧反应而产生的异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气机。池底设有放空管,池顶设有溢流孔。 3. 沉淀池一般设计为0.
干净的淡水在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更加剧了淡水供应的紧张,同时意也严重制约了未来工业的持续发展。中水的回用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工业用水,这样节约更多的淡水可以用来饮用或其他用途。ENMAX-ZSR是现在市场上优秀的中水回用技术。如对此技术有兴趣,可下载附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倡水的循环利用、雨水与中水处理回用,使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最优,降低能耗,做到无废无污染,建成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城市的扩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从面导致雨水大量流失,需加大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同时,由于减少了雨水的地下渗入量,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雨水特别是在城市建筑中雨水的收集、渗透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 1.雨水收集 1.1雨水水质特点 天然降雨中污染指标浓度较低,水质基本良好。初期雨水污染主要为有机污染和悬浮固体污染,其他污染指标浓度相对较低。雨水悬浮物、COD、氨氮、总P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降低,降雨后期C
传统的雨水利用技术较为简单,完全依赖于天然径流集水,利用传统的红黏土防渗水窖贮水,其建设目的主要是解决干旱山区农村生活用水问题。现如今,雨水利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农民的生活用水,进而被推广到农田水利中去。使得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水收集技术。通过高效的防渗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集流面进行人工防渗处理,以提高集流效率,进行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选择一定的集流面防渗材料,进行集流效率的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雨水就地叠加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田间直接利用雨水的技术,就是在修建集流面、蓄水窖比较困难的干旱、半干旱山区的坡耕地和梯田上,利用覆膜技术和膜侧种植技术,就地集雨,就地利用,达到集水、保墒、抗旱的目的。这种叠加利用技术的特点在于,非种植区的天然降雨供给种植区作物生长利用,具体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然降雨量、气候、作物种类,在不同类型地区对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利用模式。在进行雨水就地叠加利用种植模式时,主要是根据当地气候、降雨量年内分配、地膜集流效率及作物生育期需水情况来确定。常规的
世界现在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洪涝灾害又在频繁的发生,使世界现在开始重视雨水的利用。国外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要比我国先进。日本在楼房和花园中都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美国和德国设立了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管理。日本:楼前屋后因地制宜近年来,各种雨水入渗设施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在楼前屋后,将地面径流就地入渗地下,在控制径流汇集、减小洪峰流量的同时,使地下水得到补给,使遭到破坏的水环境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也起到阻止地面沉降的作用。日本在屋顶修建蓄水系统、或修建屋顶蓄水和渗井、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雨水在屋顶集蓄后,逐步放入渗井或渗沟,再回补地下。美国:立法要求或鼓励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限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收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改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美国的雨洪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宗旨,并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部分。美国的富雷斯诺市将入渗池和回灌井结合起来。在入渗池表土下1. 5米深水平铺设多孔波纹塑料管,然后与入渗池末端的
一、屋面雨水排水技术的特殊性 屋面雨水排水在建筑给水排水范畴是个较为特殊的技术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过问题,而且出过大问题 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大面积工业厂房,按重力流计算其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这些厂房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相继出现车间内雨水检查井冒水,造成地面被淹,停工停产的严重事故。六十年代中期屋面雨水排水在采用压力流计算时,由于立管管径减小,出现瓶颈现象,而造成天沟雨水排水不畅,从天窗满溢进入车间的事故。重力流、压力流两个方面的案例,使1957年3月1日试行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l5-74在第三章“排水”IV“雨水”的有关条文中违避了雨水计算的相关内容,造成设计人员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
中水回用的技术优点及效益分析详情见附件枭龙风机:call:13906409308
水处理技术:总述 面对巨大的应用机遇,半导体制造商在日常经营中,非常依赖于超纯水连续流。由于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缺乏,因此超纯水的生产成本在不断地上升。 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在含量、酸碱度和金属杂质方面的差异,使半导体对常规技术处理造成了挑战。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和三级处理系统,就可以对半导体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新的严格的环境规定或者在工厂内获得再次利用的机会,这样就造就了一个零的工厂。 膜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系统;处理能力可以快速调节,与产量增长保持一致。这样,就可确保资本成本随时处于低水平。系统特点 ※化学品需要量最小或为零; ※淤泥产出量低; ※臭气产出量低; ※能量需求量低; ※占地紧凑; ※现有基础设施改造的理想选择; ※抗冲击负荷; ※满足严格的废水品质要求; ※自动化操作。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加强城市在建或者已建小区的透水能力,通过自然渗透净化回用雨水。 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