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规3.4.4条规定了刚度小的楼层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它类型的薄弱层并不强制要求,而是提出了弹塑性分析的要求,对于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也仅要求其传递的地震内力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属构件范畴)。而第5.2.5条对于剪力系数则要求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这里的说法是否不够严谨:我觉得应该是对于薄弱层应乘以与楼层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相同的值,而不是一律1.15,因为就抗规而言有些不要求放大,有些可能放大系数不止1.15。新抗规似乎仅是严谨性的问题,而新高规我觉得就是错误了,在3.5.8条规定了三种薄弱情况均要乘以1.25的增大系数(这一点比抗规大大提高,无论是范围还是数值),但在4.3.12条的剪力系数仍说乘以1.15(和旧高规同,但旧高规放大系数为1.15),条文说明里前面说的好好的,最后却突然又跑出一个1.15。不知道这仅是前后疏忽漏改还是另有意思呢?
VD右最大剪力应该为活载为CD和DE满布,其余隔跨布置,最为不利,在上图中应该怎么组合求出分布系数?请大家赐教
简支梁的弯矩和剪力最后可以通过叠加得出最后结果。但是有3跨连续梁因为每跨上面都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现在可不可以先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的弯矩或剪力,然后再算均布荷载的弯矩或剪力,最后按简支梁的那种思路叠加汇总呢最后???
连续梁中间支座能否点铰!询问过不少专家,大多数都是不可以点铰,因为支座筋是拉通的,如果剪扭计算不过,一边点铰是否合理。支座筋减少按理说对墙的受力是有利的。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 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
新抗规5.2.5条对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调整方法也不能按旧规范那样直接乘以一系数。根据条文说明,我总结了具体的调整方法,见附件。[ 本帖最后由 bingotoo 于 2011-4-26 13:04 编辑 ]
也许有人已经问过了,我没有查到,请问下:新抗规里5.2.5条,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属于抗震措施吗,若是乙类建筑,是不是按提高一度查表5.2.5,谢谢
24×32×24的三跨预应力梁桥,单箱单室,的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求各位大虾指导!急用修正偏心压力法,我看姚林森的《桥梁工程》第二版,没有具体的连续梁桥的计算,上面介绍的是简支梁的,请问怎么转换成为连续梁桥的呢?在该书p269,不知道γ怎么算的?请详解,紧急~谢谢。桥面如图所示
我用TSSD 3.0计算连续梁,每当完成计算及配筋进入绘图时,不能显示连续梁的立面和全部剖面,只能显示其中某一个剖面。不知何故?
论文简介:摘 要:理论上,连续梁的支座都是有沉降的,但因种种原因,这种支座的沉降在连续梁计算时常被省略或忽视。本文分析了连续梁支座沉降对内力的影响 投稿网友:kglxhxg 上传时间: 2013-07-11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10-2 09:22 编辑 如下图,连续梁4跨,中间支座也是框架梁,此时4跨连续梁的配筋是怎么配?必须通常配吗?底筋可以在中间梁支座处分别锚固吗? 我觉得底筋是可以断开分别锚固的,上部钢筋应该通常配,当然能通则通。
求助:关于吊环动力系数的权威解释:1,用自重标准值计算吊环面积时,自重标准值乘动力系数吗?2,用自重标准值计算吊环应力时,吊力乘动力系数吗?3,计算吊环吊力设计值时,吊件自重标准值乘动力系数吗?(2014年朱总乘了) 4,桥梁吊环和混凝土吊环计算一样吗?有何差异?(动力系数方面)
哪位有“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目前在做的项目有点特殊,为45+80+45的连续梁桥,中跨80米中中间40米为钢箱梁,两边各20米为混凝土箱梁。哪位有没有类似桥梁的资料,发上来参考一下,多谢了啊。。。。
在老版制冷手册上关于局部阻力系数中,图37-3a 中第13种对于突缩型局部阻力标示如下:圆形ζ1=0.9,半壁受限为0.6矩形ζ2=1.25,半壁受限为0.71。按照同图中上下文的理解,ζ1一般是以前断面速度为参考,ζ2是以后断面速度为参考。此处是否也是这种理解?圆形突缩无阻力?比渐缩阻力还小?还是标示错误。2。半壁受限阻力要小于全自由?难道是因为半壁受限减少了局部涡流动能损失?3。是否可以理解为墙壁上的微小洞口在墙两侧压差为P的前提下,最大渗透风量是A*(P/1.7*2/ρ)^0.5?(A为洞口面积)。4。关于同一页中第18种,局部阻力系数ζ=1,是否说明如果设计的时候静压没考虑到这一点,实际上系统风机的风量就会减少?在无动力的前提下,是否意味着再一次动静压转换。比如3的情况下,最大渗透风量再次减少为A*(P/2.7*2/ρ)^0.5?期待高手解答。
最近用桥博斜弯桥模块计算一座等截面5跨连续梁弯桥时遇到一点问题,请高手解答。当全桥均用单一截面1(如图)时应力图正常;但真实梁体结构是在靠近中横梁处腹板及顶底板均变厚,见截面2(如图)。于是在将靠近中横梁的单元建成左右截面不同的单元,如图三维图。但将截面改变后应力图变得非常离谱如图,请高手解答。
zz from www.slope.com.cnfunction main %*********************参数说明 %L为桩长,r为计算点与桩轴线的水平距离,z为计算点距离地面深度。都取正值 %f1,f2,f3依次是点荷载、均布荷载以及三角形荷载下的Geddes应力解函数 %Ip,Ir,It依次是对应三个荷载下的应力系数,负表示拉,正表示压 %参考文献:J.D.Geddes Stresses in Foundation Soils Due to Vertical Subsurface Loading, 1966 %计算结果于Geddes的附加应力表是一致的 clc clear L=10; r=2; v=0.5; z=3; disp(’Ip, It, Ir’) [Ip,Ir,It]=Geddes(L,r,v,z) disp(’***************’)
最近要做一个设计,欲求50+80+50左右跨径的连续梁或刚构桥的图纸一份,哪位同行老兄有资料,借给小弟参考一下,万分感谢啊!!!
最近在做一个项目,用的是VRV。该建筑外面包裹着一层孔板,据说是为了保温。该孔板距离楼体1米多,VRV的外机就放在里面。孔板的开口率为70%。外机的机外静压为58PA。没有该孔板的局部阻力系数,就算不出来。特地向各位求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