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氧化沟运行过程中,污泥指标正常,但出水总是携带有大量漂浮的污泥微絮,为什么会这样?请教各位高人指点迷津,不胜感谢!
工艺说明: a、2.5万吨/天的三沟式(T型)氧化沟; b、中间沟不间断曝气,只有2台转刷曝气机,只进水,与两边沟之间有连通孔,便于污水的交流; c、边沟各有4台转刷,曝气时4台全部启动,间歇式曝气,每沟周期为8小时(曝气、进水同时开始,曝气3小时,进水四小时),出水也为4小时; d、附进出水指标:
问题是这样的,我现在在做污水处理厂的毕业设计,计算到氧化沟时发现DE型的数据很少,BOD5,COD,氨氮,TP的处理率有的很高有的很低,我想问下这个与什么有关系,设计时是不是只要能满足最后出水条件就行了。。。
图纸简介: 本图纸为2万吨每天改良型氧化沟施工工艺图,图纸内容包括氧化沟平面布置图,细节剖图,大样图等,本图纸仅供参考。 投稿网友: zhang_15155131751 上传时间: 2014-05-28
至今世界上已有850多座Carrousel和Carrousel 2000系统正在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投资省、处理效率高、可靠性好、管理方便和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1 Carrousel?2000(卡鲁塞尔2000)系统
刚拍滴!
介绍改良型氧化沟+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工艺参数 、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m3.d-1。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 》(GB3544—2008)中规定的标标准要求。
一、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 m3/d,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针对工程设计进、出水情况结合工程当地技术管理实力现状,在工艺选择时主要兼顾了以下原则:备选方案应具备
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具有涉及面广、项目规模较小、数量多、建设地点分散等特点,为此国家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以确保众多污水处理工程顺利建设投运,以避免大江截流后库区水质不断恶化,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利局面。针对库区项目规模小且当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国家发改委特聘请国内业内专家组成专门机构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够选择一种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管理便捷且具有较强耐冲击负荷能力的处理工艺,以适应库区项目的要求。 重庆市南川污水处理厂为长江三峡库区影响区第一批城市污水重点治理项目,于2002年立项,其经多方案技术比较,确定采用改良型合建式ORBAL氧化沟工艺,工程已于2003年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对库区乃至全国其它同类中、小规模项目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一、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 重庆市南川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 m3/d,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针对工程设计进、出水情况结合工程当地技术管理实力现状,在工艺选择时主要兼顾了以下原则:备选方案应
小弟虽然毕业一年,但还是第一次调试。 工艺是水解酸化池+改良型氧化沟(厌氧、缺氧、好氧),处理的是COD为250-500mg/L的污水。 有以下几个问题:1. 菌种用脱水后的污泥可以吗?能不能不用高效菌种?新鲜的脱水污泥活性如何?2. 菌种的投加量应该多少?能不能直接投加足够的量使污泥浓度马上到正常运行的污泥浓度?3. 刚调试为什么不能直接进正常的污水而是进稀释过的污水培养微生物?4. 培养微生物一定要加大粪(大粪是指大便吗?)和淀粉等碳源?岂不是很费钱?可能提的问题不够全面,希望前辈们提供些资料
氧化沟后二沉池排泥设备:是采用刮泥机,还是刮吸泥机?用刮吸泥机是否会使氧化沟回流污泥含水率高,污泥浓度小?氧化沟后二沉池排泥设备有必采用刮泥机么?
处理的是印染污水,使用的改良型卡鲁塞耳氧化沟,池体单边长度120m,来回有240m,每一个来回使用一个推流曝气器,想问问可行性?这种污水特点是含纤维,氧化沟进水ss大概在200mg/l,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在推流曝气器的远段造成死角而使污泥堆积而影响处理效果呢?这种工艺以前在城市污水中用过,可处理这种污水还是没有经验,请大家提供一些宝贵意见,谢谢!
那位大虾知道奥贝尔氧化沟的具体计算方法?能详细的告诉我吗?本人现在正在设计一个项目。急迫的需要各位高人的帮忙!!qq 66746393
在排水手册氧化沟部分设计上有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这一部分的污泥是进入后面的沉淀池沉淀再进入浓缩池还是直接进行浓缩?如果处理的污水量:3万立方米, 进水 BOD 200 mg/L SS 250 mg/L 出水 BOD 20mg/L SS 30 mg/L ,用氧化沟工艺,一般进入浓缩池的污泥量是多少,我算的是大约200立方米每天,合理吗?谢谢
我毕业设计是处理城市废水,但是我学的却很少涉及这个不太懂.它要求脱氮除磷,我开始是弄了个氧化沟但是它要求的除磷率很高,我想是不是应该换成A-A-O池呢?
各位前辈,我初次调试,关于营养物质投加计算问题希望各位赐教。污泥培养:1、培养方法:根据现有情况,首先培养东氧化沟内污泥,采用闷曝方式培养。2、培养方案:厌氧池
我想请问一下,应该来说微孔曝气氧化沟的除磷效果比较好的,但是我们在运行中,总磷去除率很低,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什么原因呢?像氧化沟这类的处理工艺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没有国际或国内的平均电耗水平的,大概是在多少kW·h/m3呢曝气量是不是与水量、水质、温度相关啊
有个题请教一下:某城市拟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经分析论证拟采用氧化沟工艺,提出了如下四种工艺流程1.污水-提升泵房-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砂池-Carrousel型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出水2.污水-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Orbal型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出水3.污水-粗格栅-细格栅-提升泵房-平流沉砂池-一体氧化沟-二次沉淀池-消毒-出水4.污水-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平流沉砂池-三沟(T)型氧化沟-二次沉淀池-消毒-出水到底哪个氧化沟工艺最好?请各位高手指点并给出理由。[ 本帖最后由 xujun0506 于 2010-9-14 23: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