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出水堰一般见到的都是三角堰,也有平堰,但是我不知道三角堰与平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搞成三角形的?规范规定的的二沉池的出水堰负荷1.7L/s.m具有什么意义?大了怎么样,小了又怎么样?请教各位前辈!!
我们公司用的是竖流式沉淀池 现在出水不均匀 我想问一下应该怎样调节出水堰才能使出水均匀 是做成可调节式的堰槽还是增加堰槽的数目?
目前设计一个初沉池,出水堰的设计遇到了问题,我根据单个三角堰的流量公式:q=1.343*(H)2.47,然后总水量除以单个三角堰的流量,结果三角堰个数才10左右,这个肯定不对的啊,不知是不是这种算法有误,请高人指点,或者提示一下看什么资料,设计手册上好像没有专门讲这个的。。。。谢谢
RT!因为出水堰完全是砼结构的,在实际试水中发现局部是高出一点几公分的,个人感觉相差比较大,但不知道通常允许的偏差是多少?多谢
比如规范中的二沉池的出水堰负荷1.7L/s.m,关键问题是规范中未定义其中的堰长是指有效过水堰长,还是指总堰长呢?《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中是按有效过水堰长计算的,而我问了一个设计院的朋友,他们是按总堰长计算的,不知到底按哪个长度来计算?顺便把这本书献给大家看看,里面有很多错误,但是我的设计启蒙书,呵呵!134页和156页都有溢流堰计算。我仔细看了一下,计算原则不一样,确实有问题。
关于辐流二沉池增加出水堰的计算。。我计算的直径不能满足出水堰的固体负荷。。。想加个出水堰。。。但是不知道怎么算。。查了第5册手册上没有相关计算。不知道谁做过类似的二沉池。。希望有计算方法////谢谢拉
滤池的正常过滤水面标高确定了,出水堰的堰顶标高也确定了,但是出水堰后的出水水面怎么确定啊?是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的吗?还是自己估计的啊?大家都是怎么确定的啊?
求助!!!!请教各位大侠,UASB的出水堰的堰上负荷取多少为宜???书上说参考沉淀池的设计,但1.5~2.9L/m.s好像太大了!
最近设计了一个2万吨的二沉池,直径38米,选用周进周出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进出水槽合建,根据手册及厂家技术资料,出水堰负荷为2.4。 甲方看了之后说大于规范要求的1.7,要我改,可是手册上写可以在1.5~2.9(第5册343页)之间考虑,厂家也说没有问题,而且附有部分污水厂的使用证明。但甲方还是坚持。 迫于各方压力,尽管很不情愿的改了,但我还是认为我没有错。 以上问题,欢迎各位水友各抒己见!
图纸简介: AEW型可调式出水堰总图、土建图。详细尺寸、规格、清单。 投稿网友: luzhentao627 上传时间: 2013-09-15
如题,好氧生化池或者是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在进入二沉池沉淀之前是否需要在生化构筑物的末端设置平顶出水堰呢?这个设置的作用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设计的规范。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面看见有同行建议:出水渠贴不同颜色的纯色瓷砖能够在感官上面改善出水透明度和颜色,现做造纸废水,废水颜色为茶色(比较淡的茶色),贴什么颜色纯色瓷砖好呢?达到重叠后较清澈呢?
今年冬天温度低,浮渣槽里面的浮渣直接上冻堵塞了,厂里的浮渣槽和出水堰也不能根据水位调整高度,现在二沉池一层死泥,请教各位见过的浮渣槽和出水堰的都是什么样子和结构,怎样实现根据水位调整这两部分的高度?现在出水堰不平,有三分之二还不出水,等着改造呢
MBR装置,抽吸用的是爱力浦计量泵,膜丝与泵之间安装真空压力计,本来设想的是在出水的流量恒定(1L/h)的情况下看压力的变化情况。可是在实际过程中,前面膜丝的膜污染越来越严重,压力(负压)上升的也越来越大,然而出水的流量也跟着压力的增大变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MBR抽吸泵不应该使用计量泵吗?还是所有的抽吸泵都会有这种情况,求指导。
我作了很几个工程都使用到澄清池,混凝反应池,但在施工过程中都出现出水堰板高度的问题,特别是采用混凝土结构时,先预埋套管定位,但很难确保高度水平,如果高度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出水水质受影响.浇注完毕后凿孔难度太大!也不符合要求.
请教各为大侠啊,我们一般都做小型农田水利的泵站,选用最大的泵单机功率也就是110KW的,泵站的出水池一般都是根据以前搞的项目估的一个,查了下水工设计手册,貌似也没查出来出水池的 长 宽 深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请各位大哥大姐们 解惑一下啊 不胜感激:)
我是设计水量5万吨/日水厂,现在实际水量为4.5-5万吨,基本满负荷,现在进水cod200-300,ss300-400,bod60-80,氨氮20-30,TP3-4,氧化沟mlss6000-7000mg/L,mlvss3000-3500mg/L,SV30:30-40,污泥回流比100氧化沟出水溶氧2左右,在出水口加10%pac水溶液,加药量为5-8吨,现在出水指标其他都好,就ss偏高,要量大就能到10-15,mg/L,加的少就超标大于20,前两天由于出水氨氮有些高我把表曝机多开了1台,出水溶氧明显上升至3-4,氨氮明显下降,得到了控制,但出现了跑泥,污泥从二沉池出水口泛出,出水ss到1000mg/l,把进水水量减少后得到了控制,但出水跟以前相比有些浑浊,ss明显高
目前有个1500T/D的中水回用项目,以前一般是先用UF,再上RO。现在考虑MBR出水水质较好,想直接上RO,不知道技术上可不可行,有没有这方面的工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