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做污水厂设计,遇到难题,求二沉池求(设计院)二沉池配水渠设计计算一份,以满足均匀配水,配水渠逐渐边窄。。。跪谢了。
那位高人知道氧化沟和二沉池合建的设计计算步骤?请教教我,尽量详细,谢谢QQ:5007569E-mail:5007569@qq.com或者论坛回复,谢谢
一、构件承载力验算1.外包型钢加固法1)外包型钢加固混凝土柱时,型钢构架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定的格构式柱进行计算,并乘以与原柱协同工作的折减系数0.9。 2)外包型钢加固混凝土柱时,新增型钢强度利用系数除抗震计算取为1.0外,其他计算均取为0.9。2.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梁时,实际应粘贴的纤维复合材截面面积应考虑纤维复合材厚度折减系数km。 二、体系抗震加固验算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整体验算,可采用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作为衡量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指标,也可按设计规定方法对加固后的墙段用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现在正在做毕业设计,但是夯扩桩这方面的设计计算的实例和书籍太难找了。麻烦,那位前辈能够给我介绍下这个东西的具体算法和桩基规范上面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好能给个整体的思路。 如果哪位手头有这方面的实例,在这里感激咯!
现在有一个“气体加热器”的设计问题,请有经验的人帮忙设计一下,问题是这样:加热器的入口温度是0度的冷氮气,出口温度是150度的热氮气,加热器的流量是100升/min,加热器要连续工作24小时,加热器内介质是氮气,氮气是连续流动的,流过加热器后即被加热。加热器的材料是奥氏体不锈钢,对加热器的外形和尺寸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达到上述功能就可以。
这个设计计算有问题吗?为什么?pe=350kwk=1.0pej=350kwcos=0.8ij=300A请教这电流300A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你们设计院要采暖计算书了吗?反正我感觉没必要拿计算器简单酸下不就得了要计算书还要单独录入模型,跟画图根本就两码事加大我们的工作量不加钱,谁干?还有就是现在采暖负荷软件不成熟,工作量太大 了……不现实其实建筑能耗控制住,就应该没问题了
有一个污水厂的设计,设计水量为100000立方米每天,污泥回流比为100%, 这些东西最终都是要进入二沉池的啊,那二沉池的水量岂不是变成了原来的两倍了,请问这样考虑对吗? 求高手指点!!
目前在做污水厂设计,遇到难题,求二沉池求(设计院)二沉池配水渠设计计算一份,以满足均匀配水,配水渠逐渐边窄。。。跪谢了。邮箱 leehuhu@163.com
如题,第三版设计手册上一般规定是最大流量,但是在辐流式部分计算公式和例题都用的是平均流量,新的标准也模糊了这个概念,提到了雨季平均流量,求懂哥指导
那位高人知道氧化沟和二沉池合建的设计计算步骤?请教教我,尽量详细,谢谢QQ:5007569E-mail:5007569@qq.com或者论坛回复,谢谢
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设计计算
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本帖最后由 yy_2009 于 2013-11-12 16:39 编辑 继先前的帖子:http://bbs.co188.com/thread-8782571-1-1.html试算结果有些超限的情况。。。这些都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修改?问题一:问题二:
论文简介:主要介绍,箱梁设计、配筋的计算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桥梁计算的问题 投稿网友:ligang15991622618 上传时间: 2013-05-06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功率法等几种。 (1)需要系数法: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适用于范围的负荷计算过程稍繁。由于计算器的普遍使用,本方法必将被广泛采用。 (3)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适用于某些工业。 (4)对于台数较少(4台及以下)的用电设备,3台及2台用电开关柜设备的计算负荷,取各设备功率之和,4台用电设备 的计算负荷,取设备功率之和乘以0.9的系数。 (5)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法,变值需要系数法等。
本帖最后由 k258852 于 2013-4-15 15:56 编辑 此文档总结了关于给排水设计的详细计算步骤,很适合新手学习!包含以下内容:举个例子:下载链接:
平时看到很多的PAC、PAM溶药桶、溶药池等,还有相对应的溶药搅拌机,不知道这些溶药桶、溶药池还有搅拌机是怎样设计计算的,求指导
(一)连接各风口与机组,绘制系统轴测图,标注各段长度和风量。布置风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尽量缩短管线,减少分支管线 2、避免复杂的局部构件 3、恰当的处理与空调水系统、消防水管系统以及其他管道系统的关系 (二)选择最不利环路(一般时指最长或者局部构件最多的分支管路) (三)选定流速,确定断面尺寸(参考下列表格) 《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推荐流速表 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推荐流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