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模拟SBR做小试培养硝化菌,每天加糖当COD,cod大约200~300mg/L,氨氮大约20~30mg/L,每天加氨氮都是加这个浓度差不多,现在感觉污泥有点散是为什么,沉的有点慢,但是上清液还算清澈,出水氨氮在10~15左右,现在隔天加一次氨氮,污泥还是老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另外污泥膨胀的话 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一个水处理项目,处理生活污水的,欲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我是新手,希望有经验的大侠介绍一下经验,如何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谢谢了
硝化细菌统归于硝化杆菌9个属: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us)和亚硝化叶菌属 (Nitrosolobus),共14种,除上述9属外还有另外2属(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共20种。
硝化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技巧
硝化菌对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比较敏感,抑制物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氨氮的去除效率,我想问一下哪些物质会对硝化菌产生抑制作用? 哪些参考文献对这方面有较多的论述? 针对不同的抑制物质,工程实践中怎样操作有利于避免或缓解抑制?
现急切需要相关资料:请问硝化菌是否能够吸磷?二者之间有相关性吗?在除磷方面有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在实验方面应该如何操作呢?请各位同行帮忙给予答复,不胜感激~~
各位同行、老师、师兄弟们:请问有没有人研究过让硝化菌来除磷,这是否有效果啊?目前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如果有人研究过请给予答复,不胜感激!
几种常见絮凝剂絮凝效果的比较为比较微生物絮凝剂与目前常用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把目前常用的絮凝剂PAC、PFC和聚合硫酸铝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高岭土悬浊液中各加入1 mL,并调节pH 为7 ~8, 测定其对高岭土的絮凝率.5852. 6 絮凝剂粗品提取将发酵液在10000 r·min- 1下离心5 min,将上清液取出, 加入1. 2 倍体积的乙醇, 在10000r·min- 1下离心5 min,取出沉淀用60%乙醇洗涤2次,冷冻干燥即得MBF233粗品.3 结果(Results)3. 1 菌种筛选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83株菌,有絮凝活性的有12株,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和纯化,得到一株分离自LB培养基中并有稳定絮凝活性的菌株MBF - 33.该菌在LB培养基中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81. 3% ,絮体大,沉降速度快. 该菌株菌苔呈黄色,表面光滑粘稠,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为短杆状.3. 2 碳源种类的选择不同碳源条件下实验结果见表1.
各位前辈请给予帮助:CECS 149:2003《设计规程》中对好氧池容积的计算中第一条硝化菌比生长率计算公式中:Na和Kn该如何选取或计算。谢谢!!!
进水中氨氮较低(低于15mg/L),硝化细菌培养驯化比较慢,是这个原因吗?什么我的中试实验,进水氨氮比较低,一般在15mg/L,但是出水还在5mg/L呢,其他条件都处在最优条件范围内!
公司的生化系统出现问题,好氧段的硝化反应已完全停止,PH、DO消耗都很低。由于每日都要处理电镀废水,无法停止进水;同时进水水质波动很大,目前进水进本满负荷运行,一直维持在 COD150mg/l,氨氮 50mg/l ,总氮200mg/l,总磷20mg/l。每天投加700KG葡萄糖与700KG工业甲醇。但出问题一个月了,系统还是没法恢复、请问下各位,可以做出哪些调整呢?目前内回流300%,外回流50%左右。。SV30才16%,污泥浓度有3200mg/l,污泥龄20天。。感觉好混乱,对负荷过好还是过低,没很好的判断方法、、越来越糊涂。。。
硝化菌能利用重碳酸根吗?还是只能利用CO2/碳酸根呢?(虽然重碳酸根也存在电离平衡,但是不是会受到pH影响?)如果只能利用碳酸根和二氧化碳,那么:过量曝气的情况下,会吹脱二氧化碳,pH会小幅度上升,碳酸平衡会向CO2 H2O移动,碳酸根会变成重碳酸根,而且一般pH在7-8时,重碳酸根比例更高。过度会不会导致溶解的二氧化碳很低,使得硝化菌缺乏碳源,生长受到抑制?
反硝化菌在污水脱氮中应用反硝化是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进行的无氧呼吸过程.从污水脱氮的角度论述反硝化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污水脱氮的机理、污水脱氮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等.从反硝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类群、反硝化作用的机理、反硝化细菌细胞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关键酶.反硝化菌在污水脱氮中应用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 分布用途 它们在氙气条件下,利用硝酸中的氧,氧化有机物质而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反硝化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厩肥和污水中。可以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不是铵态氮,与硝化细菌作用不完全相反。目前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如景观水治理,城市内河治理,水产养殖处理等,其中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应用最为广泛 产品特点 采用优良反硝化菌株经特殊工艺发酵而成。菌株反硝化能力强,能够以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作氮源,活化简单,繁殖迅速,作用效果显著,24小时可见效。针对养殖水体亚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硝化菌是为了提高氨氮(NH3-N)的去除效率,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NO3–N),这是一种更为稳定的氮形态,便于后续的脱氮过程。硝化作用分为两个步骤,由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完成: 氨氧化反应:由氨氧化细菌(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 AOB)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NO2–N)。
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硝化菌是其中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它负责将氨氮(NH3-N)转化为硝酸盐(NO3–N),这一过程称为硝化。硝化菌的投加量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水质条件、设计处理效率等因素来确定。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1.污水水质: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氨氮浓度、pH值、溶解氧水平等都会影响硝化菌的活性。
硝化过程是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硝化菌将氨氮(NH3-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这一过程对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污染物至关重要。技术指导培菌,确保企业和单位污水系统稳定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