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水处理项目,处理生活污水的,欲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我是新手,希望有经验的大侠介绍一下经验,如何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谢谢了
好氧/厌氧、异养/自养、硝化/反硝化
弱问下,反硝化细菌为兼性菌,反硝化需要在缺氧下进行,那么反硝化在厌氧环境下是否可以进行?
反硝化菌在污水脱氮中应用反硝化是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进行的无氧呼吸过程.从污水脱氮的角度论述反硝化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污水脱氮的机理、污水脱氮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等.从反硝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类群、反硝化作用的机理、反硝化细菌细胞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关键酶.反硝化菌在污水脱氮中应用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 分布用途 它们在氙气条件下,利用硝酸中的氧,氧化有机物质而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反硝化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厩肥和污水中。可以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不是铵态氮,与硝化细菌作用不完全相反。目前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如景观水治理,城市内河治理,水产养殖处理等,其中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应用最为广泛 产品特点 采用优良反硝化菌株经特殊工艺发酵而成。菌株反硝化能力强,能够以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作氮源,活化简单,繁殖迅速,作用效果显著,24小时可见效。针对养殖水体亚
厌氧氨氧化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区别,很多小伙伴容易搞混,本文从两个工艺本身的原理出发写一写两个工艺的异同点!
污水脱氮是在生物硝化工艺基础上,增加生物反硝化工艺,其中反硝化工艺是指污水中的硝酸盐在缺氧的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成氮气的生化反应过程。导致出水总氮超标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
厌氧氨氧化 vs短程硝化反硝化
一、实验器材与药剂 1. 20L实验桶(透明最好),若是其他体积的实验桶可同比例增加投加菌种和药剂量。 2. 搅拌器一个。 3. 磷酸二氢钾少许。
如果流出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溶解氧低于0.5,并且碳氮比严重失衡的话,停留在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就会出现上浮的现象。那么溶解氧低0.5我倒是能理解导致后面发生反硝化,但后面的并且碳氮比严重失衡怎么解释?
我是刚接触污水处理的小白,之前看资料硝化是把N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所以我觉得污水除氮应该先经过硝化再反硝化啊,为什么有的工艺是先反硝化再硝化?这样能除去N吗?
根据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实际上,较早的时期,在一些没有明显的缺氧及厌氧段的活性污泥工艺中,人们就层多次观察到氮的非同化损失现象,在曝气系统中也曾多次观察到氮的消失。在这些处理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往往发生在同样的处理条件及同一处理空间内,因此,这些现象被称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1、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优点 对于各种处理工艺中出现的SND现象已有大量的报道,包括生物转盘、连续流反应器以及序批示SBR反应器等等。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比较,SND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 能有效地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减少或取消碱度的投加; 2、减少传统反应器的容积,节省基建费用; 3、 对于仅由一个反应池组成的序批示反应器来讲,SND能够降低实现硝化-反硝化所需的时间; 4、 曝气量的节省,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 因此SND系统提供了今
硝化细菌统归于硝化杆菌9个属: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us)和亚硝化叶菌属 (Nitrosolobus),共14种,除上述9属外还有另外2属(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共20种。
先大致介绍下我们的废水:发酵废水,废水主要是成分是醇类COD25000,其他还有一些清洗废水,主要含NaOH,COD5000,另外一部分是菌体蛋白,成分很复杂COD50w左右,但总量只进3%。 废水先进调节池均质后进UASB系统,出水一部分去稀释原水,一部分进好氧曝气。试运行半年左右,COD基本达标,但总氮超标,于是年底清池改造,将原生化池改隔断成4个小池,类似前置反硝化,本人也是废水处理小白,去年也是临危受命,虽然是生物工程专业,也读了些相关书籍,可以是经验很有限,现在准备调试了,大神们能不能
沉淀池发生厌氧反应,反硝化反应,及污泥老化时,均可能导致出水浑浊,请问在现象上有什么区别?出水异常时如何根据现象判断原因?
短程反硝化_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_赖城
发几篇国外对于硝化反硝化的研究论文,与大家共享。
各位大侠:请教,反硝化时,反硝化1mg的硝酸盐氮消耗多少碳源?我查过好多文献,反硝化1mg的硝酸盐氮理论消耗2.87mg的COD,一般4mg的COD即可满足反硝化的需求.现在我正在做一个中试实验,进水水质比较特殊,属于深度处理的范畴。COD100左右,BOD基本小于5,总氮40左右,出水要求一级B。很明显反硝化需要投加碳源,如果以上面的理论,去除30mg的硝酸盐氮的话,即大约需要30×4=120mg的BOD
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硝化作用的程度往往是生物脱氮的前提,其控制相对比较简单;反硝化作用是生物脱氮的关键,其受诸多因素影响较大。
项目为猪场的废水,工艺为两级AO1、氨氮超标,求助一下硝化菌世代周期为5天左右,反硝化世代周期为15天左右,如果想培养这些菌的话,排泥时间与世代周期有什么关系,怎么控制。2、培养硝化、反硝化菌还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培养时间比较长,怎么在培养时间内判断这些菌是否已经开始或者已经长成。3、以两级AO工艺为例,氨氮如果超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