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转录一些斗栱史料的东西: 斗栱是我国古代重要木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国中山国制作的龙凤案上部四角已出现了有斗、有栱的结构,表现出了斗栱的雏形。 东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当时不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当时斗栱多用于柱头和转角,补间铺作尚补多见。位于40度线上的角华栱更不多见。只在角柱或墙角的两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尽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几种: 柱头铺作或置于柱头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两种。不出跳的斗栱,常见的是实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种。(实拍栱:柱头上置一短横木,底边两端向上弯起,形似栱,两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头:多用于楼阁中,自墙上用华栱挑出相当距离承檐,在华栱头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发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兽形栱、花栱。仍是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为常见,与汉、晋比较仅多用补间铺作,形式多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构架——昂出现。 唐代各种斗栱样式已经定型,宋代有了完备的规制,从最简单的不出跳的“把头交颈
斗拱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建筑形式。梁思成先生曾说“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以其强烈的个性表现,素有“远看屋顶,近看斗拱”之盛誉,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也是我国建筑学会会徽。
闽南丘陵上的树木,是什么树?
最基本的斗拱组合 战国 龙凤青铜方案
图纸简介: 厦门翔安区某闽南风格公共建筑,共五层,为工商所企业服务中心所用 投稿网友: marschenwei 上传时间: 2013-09-04
知识点:明清官式建筑斗拱术语梳理
图纸简介: 闽南特有的番仔楼形式,立面,平面,独特的建筑形制。装饰 投稿网友: yangxiaoqian1992 上传时间: 2013-08-31
图纸简介: 六角真三层亭立面图,有砼栏杆、旋转立面楼梯、斗拱等,值得收藏哦! 投稿网友: xuqian868686 上传时间: 2013-09-18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体作用有荷载、增距、抗震、装饰等作用。 与之相辅相成的便是飞檐了。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
燕尾脊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它由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所以称为燕尾脊。 流畅的曲线飞扬挺拔,轻巧、俊逸的燕尾剪出了岁月的流光。红的、绿的、精致细腻的各种装饰,飞龙彩凤一跃脊上,合着七彩的云纹装饰,这般传神动人,着实叫人惊叹闽南人的鬼斧神工。 按照闽南民间的说法,燕尾脊只有举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泉州地区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但如此,人们还用不同的云纹、神兽装饰燕尾脊,代表不同的寓意,一般为蝙蝠、夔龙拱璧,狮首及图像人物。 普通民居一般是用云纹装饰燕尾脊,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