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明清官式建筑斗拱术语梳理
先转录一些斗栱史料的东西: 斗栱是我国古代重要木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国中山国制作的龙凤案上部四角已出现了有斗、有栱的结构,表现出了斗栱的雏形。 东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当时不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当时斗栱多用于柱头和转角,补间铺作尚补多见。位于40度线上的角华栱更不多见。只在角柱或墙角的两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尽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几种: 柱头铺作或置于柱头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两种。不出跳的斗栱,常见的是实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种。(实拍栱:柱头上置一短横木,底边两端向上弯起,形似栱,两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头:多用于楼阁中,自墙上用华栱挑出相当距离承檐,在华栱头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发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兽形栱、花栱。仍是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为常见,与汉、晋比较仅多用补间铺作,形式多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构架——昂出现。 唐代各种斗栱样式已经定型,宋代有了完备的规制,从最简单的不出跳的“把头交颈
斗拱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建筑形式。梁思成先生曾说“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以其强烈的个性表现,素有“远看屋顶,近看斗拱”之盛誉,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也是我国建筑学会会徽。
荆江曲折迂回,水流不畅,堤防极易溃决,水灾频繁,是长江中游的著名险段。元明清以来,对于荆江治理的议论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主疏派。主张开挖古穴口(即九穴十三口),恢复古穴口分流故道,因为“开穴为便,塞穴为不便”,因而时至明清持这种主张者仍不乏其人。 二是主防派。认为古穴口虽然起到分流杀势的作用,但并不能根除水患。因为清代中期江陵郝穴已经闭塞,只剩虎渡、调弦两口分流,几十年间也未发生过大洪灾,因此认为堤防是防洪的最好屏障。 三是主南北分流,以南为主。其中心意思是:浚深虎渡河以扩大分洪流量;缩窄虎渡河口门,束水以攻沙,放弃公安、石首、澧县、安乡几处低洼地带以行洪。这一主张对后世影响较大。
论文简介:中国古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不同历史时期的都城反映了中华在各时代的文明,中国古代的大部分都城都是经过精心选址布局和统筹规划的,都城的规 投稿网友:thistime1 上传时间: 2013-06-09
最基本的斗拱组合 战国 龙凤青铜方案
明清宫廷家具之线脚装饰
建议上传资料说明清楚点:如课件是哪一年的,是哪个专业的,这样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另本人求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考试用书电子板及其它较有用资料,哪位有的麻烦发我邮箱CCS-888@163.COM,不胜感激!
图纸简介: 六角真三层亭立面图,有砼栏杆、旋转立面楼梯、斗拱等,值得收藏哦! 投稿网友: xuqian868686 上传时间: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