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砌规5.2.5条及条文解释,正文计算公式是针对预制垫块的,但与梁端现浇成整体的垫块也可按公式计算,今天做30天冲刺时遇下面一道题,是否计算有误?
三级10MM钢 间距150 425水泥 双层双面植筋 楼板12CM厚度 此房间尺寸为4.5*7.1 跨度比较大 建造师说不需要加梁 不知道合理不 求各位老师帮忙看看
本帖最后由 讲不出再见1986 于 2017-5-16 11:25 编辑 家里装修,水电工装灯的时候,发现客厅天花板中间有一条长裂缝,裂缝贯穿了整个房子的南北,有12米长,直线的,确定是现浇板裂缝,问了开发商说是后浇带,帮我贴绷带重新油漆什么的,我没同意,请问这是正常的吗,该怎么办,不敢入住啊。
房子是六层楼高的,买六楼送的七楼坡顶,可以做个复式。七月份做的现浇楼板,但是楼梯口的位子开得不理想。现在想换个位子重新开楼梯口,理想楼梯口的方位,北面和东面是房屋外墙,西面和南面是之前现浇做的梁,现在想挨着西面和南面的梁重新开一个楼梯口,面积就是拐角楼梯的面积,大概宽1.9米、长3.5左右。不知道是否可行?切割现浇楼板会不会影响整个楼板的安全性?如果可行是否需要重新加梁、焊接钢筋来保证楼板的的承重和安全性?造价大概是多少?现在家人最担心影响整个楼板的安全性,故在此请教各位大神,烦请详细解答,谢谢!!!
各位专家,本人非土木专业。目前有复式楼需要现浇,现浇的控件有二楼客厅和二楼阳台,这两个地方有一道梁,还有主卧外侧的阳台。一楼的阳台是毛坯房原来就有的,二楼的阳台都没有,需要现浇。我们咨询了专业的建造师(网上找的,收费哪种),他说要植筋,就是打掉批灰层,然后打孔植筋。我们找了好几个施工队,就是干体力活的人组织起来了,他们说不需要那样做,他们经常的做法是开槽把圈梁的钢筋露出来,然后把双向双层的钢筋勾在露出来的钢筋上,我猜是箍筋,阳台区域现浇再加下反梁和柱子就可以了。这两种方案网上查了好多,迟迟不敢动工,一方是专业学习过的建议,一方说我们都是这么干。自己感性的觉得植筋胶是有机的,对其拉力有怀疑,但是又想这是专业书上讲的,应该没有错啊。但是大部分施工队根本就没有干过植筋的工艺,怕做不好出事情。拜托各位提出专业的建议啊。拜谢啊!
根据应试指南(2010版p695,例6.2.34),现浇垫块时梁端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根据规范5.2.5根据30天冲刺(2008版p277,砌体第一天第24题),现浇垫块时梁端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根据规范5.2.4根据88砌体规范4.2.5第二款,也是同30天冲刺方法不知道到底应该按哪种方法计算?
现浇楼板挠度一般控制在多少mm内比较正常?我刚做结构时间不长,虽然每次模型里的楼板挠度都没有显红,但总觉得不放心,有点楼板挠度达到10mm以上,觉得心里没有底,怕楼板会裂开。请高手指教!
平法图集04G101-4(现浇I砼楼面与屋面板)第25页中有规定板顶筋可以在跨中搭接,也可以贯通连接。但对于板底筋只画出了分跨锚固的构造且没有说明是否可以贯通连接。平时在现场钢筋下料中经常是直接下料连续贯通好几跨的,所以想请教下高人这种做法对不对,是否这图集上别的地方有这方面的说明(我没看到)或者还有别的规范有这方面的规定?如果不能贯通,那是不是与“能通则通”这个原则矛盾?期待各位同仁能帮忙指点下。谢谢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2.5条 在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砌体局部受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刚性垫块下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 刚性垫块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刚性垫块的高度不宜小于180mm,自梁边算起的垫块挑出长度不宜大于垫块高度tb;2)在带壁柱墙的壁柱内设刚性垫块时(图5.2.5),其计算面积应取壁柱范围内的面积,而不应计算翼缘部分,同时壁柱上垫块伸入翼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3)当现浇垫块与梁端整体浇筑时,垫块可在梁高范围内设置。我的疑问是,按
摘要:简要分析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及其防目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渗漏 分析原因: (1)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的受力钢筋不足,不能满足应力变形要求。 (2)构造设计不当。为追求建筑型式,将泛水高度过分地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是形成屋面渗漏的原因。 (3)波形瓦屋面适用于屋面防水等级为Ⅳ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不适于高级住宅和别墅,应用不匹配。 (4)波形瓦铺贴不实。上下接缝搭接尺寸不足,因而造成屋面雨水渗入基层。混凝土板出现裂缝,极易导致渗漏。 (5)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如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将产生较多微细水通道,抗渗性能下降;同时容易产生裂缝。水灰比过低,容易产生蜂窝等缺陷。以上情况均直接影响屋面结构防水性能。 (6)施工方法不当。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时,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7-17 09:49 编辑 在工程施工中,木工在安装现浇整体楼梯模板时常常出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图上标注的尺寸和标高,是指装饰完工后的尺寸和标高,而在结构施工图上则是指承重结构(不含装饰层)的尺寸和标高。有的图纸上对施工中需要的一些尺寸,例如平台板底标高、梁底标高、梯段板底与梯梁交线的标高等都没有标出,施工时需另行计算。因此,为减少差错;在立模板之前,施工技术员应先给出模板放线图。 模板放线图就是模板立完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中应将对安装模板有用的尺寸和标高都标出来。下面结合实例,按施工先后顺序、介绍楼梯模板放线方法。 一、弹竖直墨线a,b 在楼梯梁内侧墙面上弹两条竖直墨线;a、b,间距为9个踏步的宽度;即300×9=2700(mm)。同样在楼梯梁另一端墙面上,也弹两条竖直墨线(在剖面图中,只能看到墨线a、b)。在立上层楼梯模板前,均应将墨线a、b用锤球或经纬仪引至上层墙面上,这样可将楼梯梁上下控制在广条
⑴浇筑前,对所有参加混凝土浇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对模板、支架稳固性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混凝土浇筑。 ⑵箱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为:自连续梁跨中向两端同时对称进行,使跨中挠度最大的变形在浇筑初期完成,有利于降低因大的挠度变形对已浇筑的混凝土产生的影响。 ⑶浇筑采用全断面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地连续浇筑。先由两侧腹板处浇筑至下倒角,再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失水坍落度减小,且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一层腹板混凝土,每层厚度约30cm,两侧腹板混凝土应对称均衡浇筑。腹板混凝土浇筑至上倒角处,浇筑第一次混凝土完成。浇筑过程中,试验员与技术员现场值班,对混凝土、模板、支架进行连续监测。 ⑷底板及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腹板侧模,混凝土顶面凿毛后,立箱体顶面模板并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钢绞线波纹管,穿钢绞线。顶板砼采用全断面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地连续浇筑,上层与下层前后间距约3~5m,分两个作业
[摘要]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 目前 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文章 分析 了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并提出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危害;弥补处理;预防措施当前,不论是框架结构的 工业 建筑还是民用住宅楼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工程也是越来越多。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 问题 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乃是严重困扰着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 一、楼面裂缝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楼面裂缝的种类 1.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2.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以及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3.收缩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经济适用房和商品住宅发展迅猛,现住宅楼面多为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现浇板出现裂缝的机率增大。住宅楼现浇板裂缝问题成为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的热点,也给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带来矛盾。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有效控制,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从设计、施工和使用方面论述裂缝的预控措施。 一、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 从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要求,又尽可能地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1、钢筋的使用应满足抗裂要求,适当扩大配筋率,特别在房屋四周阳角处及形状突变的房屋阳角处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能对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3、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和重视屋面的隔热保温设计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4、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
结构夹层好还是现浇夹层好?夹层、隔层的做法有很多种,依据运用和修建构造不同,有很多种做法,如今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究竟是钢结构夹层好还是现浇夹层好。
8.1.1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作修整和装饰前进行,并应作出记录; 2 已经隐蔽的不可直接观察和量测的内容,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修整或返工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有实施前后的文字及图像记录。8.1.2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8.1.2确定。
现浇板裂缝处理方案已通过
05SG34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项目上看到现浇板式楼梯的的施工缝的位置留在了梯横梁的位置,这样合理吗?
填充墙砌体设计图纸指使用西南15G701,但是我看了图集后有个问题,图集开头说明中指出较大洞口顶部设置现浇带。又写了较大洞口的定义,为不小于1.2的为较大洞口。但是图集26页又写的洞口大于1.2的顶部设现浇带。现有洞口刚好1.2如果按说明就应该有现浇带,不小于嘛。但是按26页节点说明,大于1.2设现浇带就没不用设置了。请问是到底设不设现浇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