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做一工程,屋面是网架,在屋面下的空旷楼面上局部有几个小房间,直通屋面的柱为钢管砼柱,但数量较少,小房间四周除利用钢管砼柱外需要另从梁上或下面的柱上起柱,现在我把小房间屋面设成了"弹性膜"计算后连接小柱和钢管砼柱的梁中轴力较大,导致小柱抗剪难以通过,调整截面也是调大配筋也增大,分析是由于小柱和钢管砼柱刚度相差悬殊所致,因通过梁连接的两小柱之间就没有这种现象.这些板也并不狭长,只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没有连成整体.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否要设其为弹性板,
如题,单层框架,屋面网架,当板厚设为0时,采用刚性楼板和弹性板3的计算结果完全不同,弹性板3的假定是面内无限刚,面外真实刚度,而此时板厚为0,那么采用弹性板3和刚性板不是应该结果是一样的吗?求教各位大神
采用叠合板的的原理是什么,采用单向板? 如加厚了板 原板底配筋率不满足要求 怎么解决?
广州西塔三个圆弧角斜撑相交处应变应该比较大,施加给楼板的正应力很大(尤其是底下几层),如果按裂缝控制配筋应该比较大不怎么现实,求问此处的组合楼板怎么处理???????谢谢!![ 本帖最后由 haixiao198218 于 2010-8-20 18:38 编辑 ]
本文对刚性楼板、弹性膜、弹性板3、弹性板6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综合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混凝土随之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施工管理、技术力量、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影响,目前采用商品混凝土的现浇住宅楼板裂缝的现象,是施工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质量通病,若不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施工后整体结构的质量,引起钢筋腐蚀,降低持久强度。因此,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的商品混凝土质量现场管理。笔者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商品混凝土现浇住宅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工程概况: 我厂新建职工住房中某栋楼系地上五层带有地下室的砖混住宅楼,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该楼为混凝土条形底板毛石基础,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屋面板,纵横墙体承重,建于2007年,现处于用户居住使用阶段。 2.裂缝特征:
现在甲方应当地政府要求 必须要做装配式结构 但是 现在的pkpm与yjk叠合板计算 全都是只认矩形楼板 像这种恶心的梯形板 怎么拆分?
圈起来的梁超筋。当这两根梁中间的板还在时不超筋,把板去掉就超筋了。原来未开洞时200*500就能算过,开洞后300*700也通不过;配筋变大可以理解,但不至于变化这么大吧!并且我的又不是悬臂梁,变化这么巨大正常吗?除增大梁截面外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建筑要求外墙用砖墙 层高3600 所以梁间荷载有点大)
请教各位大神,此处有没有楼板?
我做个工程,二层楼板开大洞,洞口面积超过30%,属于对平面削弱不规则,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要把周围的板定义为弹性板?请大家给讲讲
如题:请问高层住宅的空调板标高为什么一般低于本层楼板标高?有什么依据吗?为什么不把它们做平,这样对施工的难度很大!请高手指教
附图为刚做完的大开间公寓,其中板的跨度比较大,另外有卫生间、厨房须降板,又有风道开洞。对板十分不利。有做过类似工程的吗,指导一下
高层住宅楼为两栋塔楼,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1层,地上2层,标准层面积1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其中1号塔楼施工到第10层时在混凝土养护8d并拆完梁板模后,发现楼板有局部开裂现象,特别是北面两套房,有两块7.2m×8.0m楼板裂缝分布较多,浇水养护时有明显的渗漏现象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处理的方法
楼梯平台板的厚度应该是同楼板厚还是痛梯段板厚呢?有没有规范的?地下室部分的楼梯平台板也是随着地下室顶板的加厚也随之加厚的?地下室的楼梯平台板厚度会与地上部分的楼梯平台板厚度不一样吗?
来源:远洋设计汇(id:Sinooceanland-Design) 作者:彭明英 引言 对有丰富住宅设计经验的设计者而言,住宅楼板设计就是小菜一碟。给出设计条件,包括房间功能、布局等即可根据跨度得出楼板厚度。设计者头脑中固有的经验或习惯思维直接影响着设计成果。而不同的设计者或决策者的经验和习惯可能存在差异或偏差,这些差异或偏差对设计成果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给住宅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问题。本文将采用大数据技术从终端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层和二层楼板的温差修正系数各是多少?拜托大家了!正赶着做设计,这个问题把我卡住了,书上写得有歧义。前辈们一定要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