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Q=4000立方米/天 原水水质:COD≤4500mg/l SS≤400mg/l BOD≤2500mg/l PH=5.5—6.5 水温35—40度出水水质:COD≤150mg/l SS≤200mg/l BOD≤60mg/l PH=6—9 该设计工艺为UASB+SBR,求UASB设计时它的:容积负荷,水力停留时间,COD去除率取多少比较合适呢?
求助!污水处理中,气浮除油池设计需要设定哪几个参数,参数值多少?已知道处理水量为1000m3/d是不是设定1、接触室上升流速,停留时间2、分离室分离速度、停留时间3、溶气罐过流密度但一般取多少值?有这就足够设计使用吗?(知道处理水量1000M3/D)表面负荷来设计可以吗?如果可以,表面负荷为多少呢?又还需要什么参数值?谢谢
做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时,是以BOD为参数设计,还是用COD为设计参数?我设计时是以COD为参数设计依据,因为工业水的可生化性一般不高,但是,我看的很多书却常以BOD为设计参数来解说很多知识点,所以想问问同行门.谢谢!
个人对管道起点管段的径流时间规定不大理解:一般为5-15分钟,如果我的管段服务范围非常大,那么这个径流时间是不是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应该怎么取才不与规范冲突??????
我请问一下,设计一个水池的基本参数是那些啊???我这个水池的进水是24小时不停的,出水也是24小时不停。这个需要那些参数啊?
SATWE设计参数选择依据2
SATWE设计参数选择依据
图纸简介: 图纸包括平流式气浮池平面图、剖面图。图纸为工艺图,设备清单比较详细,可以作为方案设计的附图。 投稿网友: mhzoey 上传时间: 2013-07-14
图纸简介: 本图纸为:气浮池,该工程是设计院完成,已通过图纸审查,我查阅该站资料,类似本项工程不多。此项工程:长10米,宽5米,高4.5米。自然地面以上2.5米,自然地面以下2.0米,(下部为漏斗型)。施工图总说明,平;立;剖平面布置,池底与池壁配筋图,钢筋表工程量在内,共十张图。如果那位同行下载后,请多多指导。以便共同探讨,在此感谢。 上次传图不清楚,是传图计技术态差,上次传图时,将气浮池打成气化池,多多包涵,请谅解。
这个溢流面参数是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可共享
调节池出水直接进入气浮池 泡沫产生的很多 如何处理 请各位高手指教
本帖最后由 awyj76 于 2014-4-21 08:22 编辑 1、结构为钢混的工程,墙体厚度一般为200~250mm。具体设定值按现场情况确定。一般小工程的墙体在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要小一些,这样投资就会小一些。2、污水或污泥的外排泵选型时要注意泵的流量一般为2~3倍的处理水量。3、设在地下的设备间应注意设置通气孔。
气浮池图纸自己发了看看
如题,怎么看条形基础设计合不合理,哪些地方有没有超限
桁架的英文truss源自约1200年前的古法文trousse,意思是“许多连结在一起东西的集合”。现今,桁架结构已经发展起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屋架,在一些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桥梁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1、沉淀池表面积A取沉淀池表面负荷q‘=2.0m3/m2.h,则上升流速v=2.0m/ h=0.00056m/s沉淀池面积A’=q平均 /v=0.00417/0.00056=7.45m2A= A’+f=7.45+0.208=7.65m2d沉淀池=(4A/π)0.5=3.12m,取d=3.2m2、校核溢流堰过水负荷设溢流堰距池外壁300mm溢流堰总长L=2.6×4=10.4m过水负荷q= q平均.1000/ L=15×1000/10.4×3600=0.4<2.9L/s(满足要求)3、污泥斗高度取污泥斗倾斜角度为45º,底部400mm×400mm正方形则污泥斗高度为h2=(3.2-0.4)/2=1.4m这是个初沉池的设计。大家帮我看看这个设计计算,在第2点里,溢流堰总长的计算中2.6和4是根据什么而来的?在第3点里,污泥斗的高度又是根据什么计算的?谢谢
fcu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请问这个fcu如何取值?因为它对粉喷桩计算影响很大,可是不同的计算书(同一地区)差别却很大谢谢了
在措施8.4.2中有几个参数不明白,请叫大家1.Bj,计算燃料耗量,书上燃气取的单位为NM3/NM3,但是一般锅炉厂家提供的参数表中的单位为NM3/h,请问如何转换/2.V0,燃烧所需空气量,这个参数在那里查?请各位帮忙解答,谢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其中给出的一些建议参数如下:本条系根据国内污水厂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作了相应规定。1 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45~100mm,一般为80mm,本条规定为80~100mm;2 斜板(管)斜长一般为1.0~1.2m;3 斜板(管)倾角一般为60°;4 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为0.5~0.7m,本条规定为0.7~1.0m;5 底部缓冲层高度0.5~1.2m,本条规定一般为1.0m。表面水力负荷:1.2~3m3/m2•h;固体负荷小于150kg/m2•h。6.5.16 规定斜板(管)沉淀池设冲洗设施的要求。根据国内生产实践经验,斜板上和斜管内有积泥现象,为保证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稳定运行,本条规定应设冲洗设施。各位觉得这些参数在设计时是否可行?平时大家在设计时所选范围在多少?另外想问下反冲洗强度如何确定,反冲洗进水管如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