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常用环境监测方法,遗漏之处请多包涵!1、气体类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
现今,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废气产生场所的垃圾废气除臭措施与除臭技术主要针对集中排放的恶臭物质,根据废气物质成分与释放的差异的废气处理方式分为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降解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电晕法、生物法等10种,妥善解决垃圾填埋场的恶臭问题。 1)吸附法 垃圾恶臭废气的吸附剂以活性炭居多。 由于吸附剂往往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能脱除痕量物质,但吸附容量一般不高(约40%,甚至更低)。一般活性炭脱臭多用于复合恶臭处理的末级净化。吸附法还常常与其他净化方法(吸收、冷凝、催化燃烧)联合使用。 缺点是废气处理设备体积大,流程复杂,当垃圾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失效。 2)吸收法 吸收法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吸收法净化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pdf
看到坛子里有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2007版的,把自己找到的电子版和编制说明一起上传共享。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本人在杭州一家设计院做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希望结识全国职业同行,共同交流进步,目前手上有些积累的资料,因为作为附件比较大,有需要的同行可以留下邮箱,或者加我qq306482927,请注明网易土木在线,谢谢![ 本帖最后由 urd-wf 于 2011-3-19 16:03 编辑 ]
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由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国家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综合应用遥感、GIS、GPS等技术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水质、滑坡灾害进行监测和过程建模,取得了多方面研究成果: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3S”技术与常规监测相结合的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质水环境、地表形变与滑坡灾害监测技术流程,实现了点-面相结合的连续监测与时空建模; 2、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三峡库区典型试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环境、滑坡等生态环境现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对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具有的参考价值; 3、通过结合1990年以来的多期Landsat TM/ETM数据、2000年以来的Terra/MODIS数据及地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基本掌握库区近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宏观变化的空间分布基本情况及成原因,得出有一些重要结论,可为重
主要是flash做的课件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场运行指南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2008
某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组织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填埋场已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垃圾填埋场的焚烧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体积,同时还能产生电能,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本文将就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场所,然而,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垃圾进行焚烧,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同时还能产生电能,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技术主要利用高温焚烧的方法将垃圾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该技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垃圾的湿度、含碳量等。同时,为了确保焚烧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
以上是GB2013的条文,我看了几家设计院的图纸,都是说碎石导流层上粗下细和规范正好相反。我在思考,国家规范中的碎石导流层层上细下粗设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有没有知道的告诉一声,谢谢!
请教大家,关于垃圾填埋场封场时,整形与处理时,边坡小于10%,就可以不采用台阶式收坡吗?那是用什方式收坡呢?这样好不好?行不行?请各位大侠指点!!!
现有两座已建好的垃圾垃圾填埋场,每座日倾倒垃圾100吨左右,政府找到我们,要承包经营,包括固废处理及渗滤液处理,我是做水的,没接触过垃圾填埋场,有经验并有兴趣的请与我联系!互惠互利!电话13985110066
一个垃圾填埋场20万平方米,现已接近完工,设备安装即将完成。一期、二期库区已挖好、铺好土工布+防渗膜。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初期倒入的垃圾很少,但20ha面积收集的雨水有很多(5立方/s),都汇入调节池,如果要处理的话,成本高、效果差,垃圾场设计时并没有考虑把这些雨水另外排出!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将产生污染,老百姓有意见、不同意!该如何办?另增设雨水排放管道?把库区的雨水引走,不流入垃圾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