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变受力路径加固楼层的实例2004-01-13 吴胜起 许国平《建筑结构》 [提要] 本文介绍了建筑物楼层加固的工程实例,此工程采用在多孔板楼面上增设新梁以承担楼面新加的集中线荷载的方法,改变了荷载传递路径,减少了加固梁的数量,简化了加固的工作量,并提出实用,可靠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 受力路径 新增梁 梁加固 一 前言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工商分局办公大楼为九层框架结构,其第七层按普通办公楼功能要求设计,层高3.3m,楼面铺设120mm厚预应力多孔板,允许活载为1.5KN/M2。其局部结构布置见图1。 当大楼主体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要求将第七层局部区域改做档案室,布置移动密集式档案柜。密集式档案柜为框架钢结构,使用时荷载达到6KN/M2,通过地面式路轨与楼面连接。路轨布置见图2。这样,楼面的活荷载大幅度提高,原结构承重体系已不能满足档案室的功能要求。故建设单位要求我方根据设备方提供的设备方提供的设备尺寸及产品使用荷载,对原结构进行加
大神们看看如何加固这个房子
在结构加固中,粘胶剂是最常用的。承重结构加固用胶黏剂,按照基本性能分为A级胶和B级胶。什么时候用A级胶,什么时候B级胶? A级胶:对重要结构、悬挑构件、承受动力结构作用的结构、构件,一般结构也可使用。
楼层层高高5.4,现欲在中间加一层,框剪结构,请问加固措施?主要是要解决加的那层楼板与砖墙和剪力墙的连接。请问采取如何的加固措施?有兄弟做过类似的项目吗?如下图是我画的板与剪力墙的连接,请问可靠吗?
请问06S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总则及构件加固)中第3-24页4-4“基础围套纵筋Ø12@200”如何安放?看表示是闭合箍,外侧箍住“基础围套箍筋”,里侧箍住哪里?类似于下图,另外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第51页“(a)柱基节点”中纵筋是往下植筋入基础,图集和规范有出入,具体如何理解?
心情:最近在做一个大型的体育中心柱头加固的方案,方案出来后不能满足设计院的要求,感到很压抑。大体情况:这是个在建的工程,抱歉不方便传图和鉴定报告。因混凝土的问题,导致柱头混凝土出现大量的孔洞(不是蜂窝,是那种可以穿透的孔洞。),对这个柱头进行加固,梁柱节点属于丁字形的,梁的截面高度在1米左右,已经现浇完毕。我的方案:显然,置换混凝土不太现实,无法振捣,做钢围套,甲方不同意,理由是:新建的工程,只有几个柱子做钢围套,显得不那么美观。于是决定采用C60环氧混凝土灌注孔洞,结构胶粘合,完成后,采用碳纤维布围束。个人认为做完以后满足结构使用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设计院认为必须满足的是原柱子截面所能承受的力,也就是说如果原截面承受2.0吨,使用要求是1.5吨,加固完成后必须满足2.0吨,而不是1.5吨……纠结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给点建议吧
各位大大。。。小弟在这先谢过了。。本人是12届工程管理毕业生。今天去面试了一家加固技术公司 谈的也不错 对方也愿意培养我这种新人深圳市鼎兴建筑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建筑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加固公司,专业从事各种结构改造、鉴定、设计及加固补强;结构梁、板、柱碳纤维加固施工;梁板粘钢、梁柱外包钢;植筋化学锚栓;地下室止水堵漏、结构防渗、聚氨酯注浆堵漏;边坡支护;地基基础加固;房屋纠偏;砼切割;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等专业工程施工 我就想问。。加固工程前景如何。。。具体相比 另外一家建设单位(也是谈好了) 工作环境 内容有什么不同, 或者说哪条路比较适合像我们这种新人。。。。 假如现在进的加固公司 以后要是转建筑其他行业 对自己有没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2、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3、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4、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南京加固公司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5、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
浙江房子的突然倒塌 , 国家开始全国范围内大力排查危房旧房,并鼓励个人自主申请检测及强制性检测。 检测加固的春天,这么早就来了. 有谁知道检测公司资质人员配置是什么样的不? 需要多少结构工程师,二级的还是一级的?
有的业方因为想满足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对一栋多功能的楼房(有宾馆、商店、KTV、健身中心、居民住房)该从哪个层面着手设计方案呢?
今天一个砖家说只要加了板墙就是改变结构体系了,不管单面还是双面,所以要加就整个楼都加,所以我想知道关于这个方面的资料在哪里能查到
1.为什么混凝土梁加大截面方法的加固时,新增大加固受力钢筋与原有受力钢筋之间要通过焊接短钢筋来连接?2.次梁新增的加固受力钢筋要怎么锚固在主梁上?有没有相应的结构图?谢谢各位大大了!!
1.5米X2.7米的风井洞口,需要封堵,请问有什么方法。植筋做板的话,植筋是否只能用直径12的钢筋,因为加固规范中只有12的有钻孔直径,再小就没有了,是不是意味着不能用直径10个以下的钢筋?风井四边是200宽的梁,植筋的埋深按规范计算需要270,不够宽,该怎么处理。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4X4米的板(板厚120)中间有一个400X1000的洞,现需要堵上,该怎么做,植筋的话,120厚的板是否施工不好操作,埋深270的话,估计板容易裂吧。
城市更新,方兴未艾,多年来,由于设防区划图的调整,法规的变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升级,总而言之一句话,由于时代的变迁,大量的既有建筑实际上是不满足现行的抗震标准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早期的隔震建筑。 对于采用了隔震技术的建筑如何进行加固呢?老羊整天戴着口罩想得头痛,弄出来几条,冒充了标准的格式,打扮一下让大家扔砖更高兴些。为了不误导大家掉坑,特别说明是“指北”,非“指南”。 &
现在做一个工程,4层裙房,上三栋30层住宅,一栋27层酒店,因为酒店和住宅每层标高不一样 ,采用了广义楼层建模,可最后输出的层间位移角,刚度比 ,位移比都是一个整的单塔的值,在多塔定义里定义层4个塔也没有用 不知道是我什么步骤搞错没有做还是本来广义楼层建模就不能输出相应的计算指标,这样不是不能用于计算书输出吗?还是要用离散的单塔模型计算书作为计算书依据?那这个广义楼层除了算配筋和出具基础计算不就没有用了么?找遍各种PKPM说明书和答疑,培训文档,好像都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做过的攻城狮能解答小弟的疑问。ps:原来做这种多塔因为都是层高一样的住宅,我是不用广义楼层的,第一次用
本帖最后由 受伤的绵羊皮 于 2017-8-16 17:46 编辑 前段时间装修,把梁支座处(与柱子连接)下部主筋打断了,3根18mm的主筋。现在考虑加固,大致方案是:把梁下部两册主筋凿出来20公分左右
《抗规》表3.4.3-1里,关于楼层位移比的定义里面,“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并结合P270的条文说明,这里的楼层两端怎么理解? 是要跟所计算的地震作用工况方向垂直么?以附图为例,最大位移点在右上角(A点),最小位移点是否要取为左上角(B点)? PKPM好像是取得这一层里所有节点里最小的位移,所以有可能在左下角的点(C点)。由于左下角C点位移最小(假设C点比B点位移小的情况),PKPM算出来的位移比是偏大的,也就是偏安全的,能满足PKPM的位移比,就一定能满足规范里的位移比。总结一下,疑惑地就是,这个”楼层两端“怎么理解?是否一定要和地震作用方向垂直呢?
加固及一些构件常见做法喜欢的拿去好了,给小弟点辛苦费,好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世界城市的发展已有5千多年,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的程度大多在70%-80%以上。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1%,21世纪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
各位,如图悬粱跨3米,1/3处被安装空调的打孔断了底紧,看到后非常担心,想加固,不知采用何种加固方式好?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