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加固材料的选择,可以参考这里

    加固材料如何选择?这真是令人头大的问题!想要考虑成本,但是质量又还得保证,看起来真是一件难事。其实这最重要的是了解产品!对就是加固材料得选对,选对了,什么都回来了!听小编给你唠唠。 利于施工! 在建筑加固施工的时候,对于加固材料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因为不同的加固材料施工起来是不一样的,选对了建筑加固材料可以事半功倍的。比如,碳纤维布,采用碳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基材表面,从而使其与原结构共同受力。选对了加固材料,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还可以明显缩短施工的时间,节约了施工的成本。在施工的时间,操作简单快捷,还能减少遇到的问题。 保证工程的质量! 对于建筑加固施工来说,质量和安全是同样重要的。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选对建筑加固材料就很重要了,因为优质加固材料可以决定工程完成的质量,保障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可以解决。合适的加固材料的针对性很强,针对房屋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

  • 新型加固材料的分类详解

    新型加固材料的分类详解

    随着人们对加固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加固市场上主要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材料、水下玻纤套筒和碳纤维网格加固材料三种新型加固材料,加固效果也是很明显,因此备受加固界的青睐。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三种新型加固材料: 1、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材料 特点

  • 如何正确选择建筑加固材料?

    如何正确选择建筑加固材料?

    过去的2018,发生了很多房屋倒塌事故,一次又一次,重重击在建筑人的心里: 每一次发生房屋倒塌,人们往往来不及逃生。每一次的倒塌,几乎都是以生命为代价。而在这些房屋倒塌背后,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房子质量问题。 我们的房子出问题了! 如何加固修缮房屋?如何选择材料? 建筑结构加固时,根据加固要求和建筑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加固方法和使用的加固材料。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和技术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等。不同的加固方法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小悍就讲讲不同加固方法下,建筑结构加固材料的选择。 一、增大截面加固

  • 选择加固材料要注意什么

    品牌的知名度,也是加固材料一部分的质量保证。在加固行业,进口材料和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它们的售价都会偏高,同时它们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如果设计图纸要求这种优质材料,选进口的和品牌的比较合适。 如果是想要选择经济型的材料,最

  • 加固材料如何挑,小麦来支招!

    加固材料如何挑,小麦来支招!

    加固材料现在用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只要是建筑物需要补强加固或者是修建的时候,都会用到加固材料。我们常见的建筑加固材料会有钢板、钢筋、环氧树脂胶、防水涂料、碳布、碳板、砂浆等等。

  • 这5种加固材料,加固人必知!

    加固材料也就是那几类,结构胶粘剂、纤维复合材料、聚合物浆料、裂缝注浆料和水泥基灌浆料。这5种加固材料,是加固行业中用的比较多的材料,今天小麦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5中加固材料。结构胶粘剂 结构胶粘剂别名结构胶,一般用于构件承接、承重结构、环境作用以及能够长期承受设计应力的胶粘剂。结构胶粘剂我们经常见到的有植筋胶、粘钢胶、灌注胶、浸渍胶、裂缝修补胶和界面胶等等。  纤维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使用了高模量和高强度的纤维,同时经过非常严格的处理,并且具有纤维效应的一种材料。其中包含了纤维复合材、芳纶纤维复合材、玻

  • 加固方面的材料都有哪些?

    加固方面的材料都有哪些?

    加固所需十多种系列产品: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碳纤维胶、封口胶、粘钢胶、植筋胶和灌缝胶等

  • 注浆堵水加固技术及其应用.pdf

    注浆堵水加固技术及其应用.pdf

  • 加固墙体时面层的材料和构造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时面层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M10; (2)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20mm;钢筋网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35mm,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宜小于5mm; (3)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宜为Φ4或Φ6;网格尺寸实心墙宜为300mm×300mm,空斗墙宜为200mm×200mm; (4)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Φ6的L形锚筋,用水泥砂浆固定在墙体上;双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Φ6的S形穿墙筋连接;L形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S形穿墙筋的间距宜为900mm,并且呈梅花状布置; (5)钢筋网四周应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可采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连接方法; (6)当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钢筋弯入窗洞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横向钢筋在洞口闭合。

  • 地基不均匀沉降注浆加固

    图纸简介: 某热源厂煤库地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注浆法加固处理 投稿网友: zbsong1983 上传时间: 2013-08-21 图纸省份

  • 结构加固材料一览及使用说明

    结构加固是指房屋在长期居住过程中承受风雨侵蚀、外在破坏形成缺陷,从而利用结构加固材料修复的一种加固方法。结构加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房屋缺陷进行加固,一种是为了满足房屋一定的抗破坏力,如抗震加固等。

  • 选对建筑加固材料的重要性

    选对建筑加固材料的重要性

    市面上建筑加固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像碳纤维布、粘钢胶、植筋胶、预应力碳板、裂缝修补胶等。当发现建筑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的时候,就要严格选择适用的建筑加固材料。在确定建筑需要加固的时候,很多业主在选择加固材料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选,因为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选对了建筑加固材料,可以事半功倍,下面就介绍一下选对建筑加固材料的重要性。 一、选对加固材料可以节约成本在

  • 隧道超前预注浆需要哪些材料?

    (1)注浆材料及浆液配合比运营根据地质条件、注浆目的、注浆工艺等因素确定。(2)一般情况下注浆材料应选用水泥系浆材,不宜采用化学浆材,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在细小裂隙岩层、断层泥、砂层中,可采用超细水泥类浆液或渗透性好、无毒及遇水膨胀的化学类浆液。(4)在富水和动水条件下,可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5)采用水泥浆液时,水灰比可采用0.5:1~1:1。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应根据胶凝时间配制。一般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5:1~1:1,水玻璃浓度为25~40波美度,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宜为1:1~1:0.3。注浆过程中应根据浆液扩散情况、注浆量、注浆压力等参数调整注浆材料和配合比。

  • 加固材料的用量有什么规定没

    在我们的规范里,对加固材料的用量都是有规定的,每平方用多少,涂多厚,有理论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有损耗和其他问题,所以实际用量可能和理论用量会存在出入,下面是一组环氧树脂胶实际用的量的总结。 1

  • 房屋加固的方法及加固材料介绍

    房屋加固改造的方法 1、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形成闭合,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 2、当纵横墙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长锚杆、外加柱或外加圈梁等加固。 3、楼、屋盖板支承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附加支座加大支承长度、托梁或采取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的措施。 4、当圈梁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圈梁。 5、老旧房屋要加固维修,易风化的土墙需定期抹面。 房屋加固的简单方法介绍: 1、墙体的加固: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房屋加固的方法有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 2、楼房和房屋顶盖的加固:

  • 路面基础下沉注浆加固施工

    路面基础下沉注浆施工方案  注浆加固土的强度具有较大的离散性,注浆检验应在加固后28d进行。可采用标准贯入、轻型静力触探法或面波等方法检测加固地层均匀性;按加固土体尝试范围每间隔1m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强度或渗透性。检验点数和合格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不合格的注浆区应进行重复注浆。(二)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根据固化剂掺人状态的不同,它可分为浆液搅拌和粉体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浆液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粉体和地基土搅拌。可采用单轴、双轴、三轴及多轴搅拌机或连续成槽搅拌。       &nbs

  • 注浆加固施工有几种方法

    说到注浆加固,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加固方法比较便宜,而且操作难度不大,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一样的加固方法,例如房子地基下沉倾斜,要做地基加固的时候,采用注浆加固就不是非常可靠的。然而,注浆加固在很多加固施工做也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加固之家就跟大家说说关于注浆加固的一些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注浆加固方法主要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 注浆加固又可以分为三种施工方法: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 一、渗透注浆 浆液将土中的自由水和气体排挤出去,通过充填裂隙或空隙,胶结周围土体,形成较密实的固化体,从而提高土层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渗透注浆不会引起土体体积大的变化。当地层为砂层、卵石层、碎石土等第四系地层(渗透系数大于10-4cm/s)时,宜采用渗透注浆方式。 二、劈裂注浆 浆液在较高的压力下,注入到孔隙率较小的地层

  • 压密注浆法在加固地基中的应用

    压密注浆法在加固地基中的应用

点击加载更多

注浆加固材料

注浆加固材料专题,为您提供注浆加固材料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注浆加固材料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注浆加固材料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调节池长宽比

调节池种类